第199章 一百九十六章再打土豪卖田地
朱惟燫到现在还摆劳纸的臭架子,当众呵斥他,这让中二青年朱怀埢怎么忍?于是朱惟燫话一说完,朱怀埢就开始直接怒怼,骂朱惟燫臭不要脸,自己死皮赖脸赖着不走,想占便宜,还要说別人留他。
朱怀埢话骂得很难听,而被自己儿子这么当众落面子,又是在这生死攸关之际,朱惟燫是气坏了,他顿时就开始怒骂朱怀埢不孝。而朱怀埢今年二十岁,正是叛逆的年纪,又受了两年多朱惟燫在秦王府,不把他这个秦王当干部,动辄打骂的气。
于是在朱惟燫发飚后,朱怀埢那中二劲也是火冒三丈,冲过去,也不顾周围这么多人,体面不体面的,比着嗓门就开始和自己老爸朱惟燫对喷起来。
都说吵架无好话,都说人在情绪极度激动之下,那嘴就不可能有把门。因此随着父子俩对喷的深λ,互曝对方的黑料也是越来越多。
而王道秋这时也很坏的,让锦衣卫去挡住秦王府的其它人,不让他们上去提醒他们的主子。同时王道秋还密令自己的贴身护卫,去命令李国栋、周尚文,马上调兵过来包围秦王府。
王道秋小动作做完,然后就这么背着手,笑看老朱同志家的龙子龙孙,跟个农村泼妇样的在这儿丢人现眼。
扯着嗓门喷別人,这是很废嗓子的,尤其是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于是秦王父子俩,这会儿虽巴不得大战到地老天荒,可奈何嗓子不允许啊!于是吵了一阵,两个人就跟只虾米似的躬着身子,双眼血红怒瞪着对方,一副要吃了对方的凶狠,但却在那儿呼呼牛喘,明显的是实力不济啊!
看着秦王两父子喘,王道秋也是不说话,就站那儿看着。即使后来秦王父子俩经过一阵冷静,意识到自己刚才吵架的时候,突突出去的东西有多严重,向王道秋解释分辩的时候,王道秋同样不置可否。
直到李国栋带着大队官兵冲进秦王府,王道秋才下令,把秦王府的人全部看押,秦王府里那些管事的,全部交锦衣卫分开审讯。
王道秋一声令下,秦王府上下顿时就是一片鸡飞狗跳。等军士将秦王府的人全部关押后,王道秋就带着锦衣卫和东厂的高手,开始在秦王府里“寻宝探险”。
这次因为王道秋的要求,嘉靖帝让锦衣卫、东厂给王道秋派的都是抄家、找机关线索的高手。再加上锦衣卫通过对秦王府那些管家、管事的严刑逼供,从中得到的线索。经过一晚的折腾,东厂和锦衣卫在秦王府找到了十几处的暗室。
而这些暗室里,不光堆满了历代秦王收刮来的民脂民膏,还有历代秦王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高级囚徒”,想要自由,想要君临天下的梦想,包括龙床龙袍,皇后凤冠,包括兵甲強弩,包括那些抒发他们理想的文字。
有了铁证,翌日一早,王道秋就将大明朝廷在西安的所有官员,请到了这秦王府。还押着秦王父子,跟陕西官员们一起去欣赏历代秦王的理想,那座也不知是哪代秦王修建的,地下金銮殿。
这座地下金銮殿位于秦王府的后园之中,入口就在一堆假山之中。锦衣卫押着秦王父子,王道秋领着百名陕西文武,自入口进入这座地下金銮殿。
这座地下金銮殿位于地下九米深处,面积大概有半个足球场的样子。里面的装饰,差不多就是缩小版的紫禁城奉天殿,这里有龙椅,有盘龙金柱,地下铺的也全是金砖,灯光一照闪闪发光。
而在龙椅屏风后面的衣柜里,则陈列有历代秦王、秦王妃的龙袍、凤冠霞帔。而且也不知是是这些秦王、秦王妃,深怕他们的后世子孙不知道他们当过帝后,还是他们的儿女仁孝,反正这些龙袍和凤冠霞帔上,全用金线绣有小字,表明他的主子是谁,以及他们称帝封后的年月日。
看着这座铁证,陕西这上百名文武们是怒不可谒,提溜着秦王父子就是质问。而秦王父子面对如此铁证,他们哪敢抵赖,于是就低着个头装死狗,任那些官员质问和漫骂。
秦王父子这样骂不还口,也就算是默认了。于是见秦王父子认了,陕西的这些官员,纷纷挥着手,说要写折子弹劾秦王父子。
等那些想到拿秦王父子的小命,为自己换一个立功机会的陕西官员,押着秦王出去公审,以便丰富一下他们奏章的素材后。这座地下金銮殿里,也就剩王道秋和葛守礼了。
面对这金碧辉煌,历代秦王自娱自乐的地方,葛守礼一脸痛苦的感慨道:“真是没想到啊!这历代秦王食君之禄,天天想的却是谋反。”
“哈哈哈哈,葛大人,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朝自成祖以后,藩王除了自己王府的护卫,其他的兵权全被收了。而且朝廷虽给藩王以很高的待遇,但防他们有如防贼。我大明的藩王们,说不好听点,就是关在一个个王府里的金丝雀,生活虽可以天酒地,但自由只被限制在王府之内。况且人往高处想,水往低处流,即使生斗小民,又有几个人不想当皇帝的,更何况是这些龙子龙孙?”
听到葛守礼感慨,王道秋忙接话,说岀了谁心中都有个帝王梦的事实。
而听了王道秋的话,葛守礼点了点头,算是认可。然后他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很实际的向王道秋问道:“事已至此,不知道太傅大人,接下来打算怎么处置秦王府。”
“怎么处置秦王府?不瞒葛大人,我已经下令军队去抓捕,秦王一系的所有郡王、镇国将军、铺国将军等秦王一脉男丁,和郡主、县主等全部秦王一脉的女子。这些龙子龙女,我们这些外臣无权处理,等人都抓齐了,我就会上折子给皇上,请皇上让宗正府派人来,把秦王一脉的这些龙子龙女,送宗正府去议罪。”
“嗯,是这个理。没了秦王这家祸害,关中百姓这罪算是糟到头了。”听王道秋要将这秦王一脉,在关中平原繁衍近二百年,所产出的这些龙子龙女一锅端,作为深恨这些皇n代的寒门子弟,葛守礼也是解气。
说完了这句解气的话,葛守礼又问道:“除了秦王这家祸害,下一步秦王这家人的那些田地,太傅大人是否,也要仿山东的例子,把那些田地也七折售卖给那些佃农?不瞒太傅大人,您在官场中名声很不好,但您在山东让耕者有其田,还是让民间百姓很爱戴您的,百姓们都希望您能去他们那儿,也把他们那儿的藩王、土豪劣绅给收拾了,把田地七折卖给他们。”
打土豪分田地,从古至今都是种农民苦大喜奔之事,只要谁这么做了,哪怕你是个魔鬼,农民也会当你是神,愿意跟着你干。无数犯罪集团,妖魔鬼怪,也就是这样,被农民披上了好人的外衣,成就了种华大地上一个个的悲剧。
想着农民阶级的这种短视和爱贪小便宜的本性,王道秋现在心里是很悲苦的。不过种国历朝历代,最大的火药桶就是农民阶级,只要农民们不想闹事,那这个国家就是稳定的。因此让农村农民站到自己这边,这是王道秋想要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基础。
既然种国农民的本性是短视、爱占小便宜,那就成全他们吧!想着这些无奈,王道秋一脸认真的说道:“不瞒葛大人,相对于售地,我更想实行的是盛世大唐的永业田制度。把田地的使用权,无偿的赠送给农户,让他们耕种收获,可以将永业田传以子孙。除了不能售卖,在其他方面,永业田与百姓自己的私田无异。这样好处明显,可以保证田地所有权的稳定。”
“像山东那样直接把田地卖给农民,这短期看着是好,但相信最多三代,山东那些田地大部分,还是会变成一个个大地主的庄园。而现在的那些自耕农,大部分又会变回租地种的佃农。毕竟那些有脑子的地主商人、那些有关系的官宦人家的亲戚子侄。他们不管是用强,还是设计陷害,反正他们有的是办法,把农民的田地变成他们的田地。所以用不了几十年,还是会老样子,少数几个大地主控制绝大多数的田地,绝大多数的农民无立锥之地,只能靠给大地主当牛做马过活。”
王道秋这话说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社会资源它总是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的。
现实太残酷,葛守礼听完也是悲从心起,无奈的问道:“太傅大人,将田地直接便宜卖给佃农,这确实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土地兼并的问题。那咱们是不是可以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在关中平原,重新实行盛唐时期的永业田制度,把田地无偿赠给农民耕种,但不许买卖。”
“不行的葛大人,舍弃这么一座金山银山,将田地的使用权无偿送给农民,这个建议,朝廷是不会通过的,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朝廷和皇上也不能免俗。而且若实行永业田制度,农民只有这些永业田的使用权,朝廷有这些永业田的所有权。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这些永业田是朝廷的,那朝廷怎么处理这些永业田,都是名正言顺的。就比如当今陛下除太子外,膝下还有裕王、景王两个皇子,若他日陛下将裕王或景王封到关中,那葛大人你说,关中这些永业田,它还可能是永业田吗?”
产权不清,这是后世公办企业搞不好的主要原因。而这封建王朝也一样,如果这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是皇帝的。那皇帝将这些土地给自己儿子当封地,或是赏给功臣,那就是无可指责的。
至于说什么政策的延续性,你回想那些当初所说是,五十年不变、一百年的政策,可实际你见过有十年不变、二十年不变的吗?所以说你永远不要去相信,一个集权政体,人治高于法制的政府,他的政策会有延续性。因为这样的政体他是,谁当权谁说了算。
因此当初王道秋在山东没有实行永业田制度,现在在这关中平原,他也不打算实行永业田制度。因为他知道,所谓的永业田在这没有法制,谁当权谁说了算的社会里,就是一个虚幻的乌托邦,是一个漂亮的海市蜃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