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悬崖勒马
“刘将军,这里可是衍圣公府邸,圣人脚下!你胆敢如此放肆?不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抵制你吗?”孔璠终于忍不住,大声喝问道。
刘信启要变相抄他的家,已经碰触到了孔璠不可忍受的底线。
“正因为这是圣人脚下,我才觉得应该怎么做。我想,就算圣人知道了,也一定会非常高兴和欣慰吧。”
刘信启对于孔璠的生气并没有什么反应。
现在的孔璠对于刘信启来说,就像是村口朝着自己犬吠的小黄,还能咬回去不成。
脸上继续保持着平静:
“把这里改造成学校,用来传递往圣绝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所学校就叫做‘复旦大学’吧。”
这句话出自《尚书大传·虞夏抄传》,释义:日月的光辉,天天都照耀在大地上。寓意自强不息。另外“复旦”还有不忘震旦之意,复兴中华之意。震旦,音译自梵文“ci^na”,古时外国对于中国的一种称呼。
“刘将军,这里是我家!你把这里改造成学校,我们这些圣人后裔住在哪里?”奉圣公咬牙切齿的问道。
“当年圣人为了传播大道,不就是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四海为家吗?况且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你们要这么豪华的院落做什么?”刘信启强词夺理道:“而且这些屋舍和田地,说到底都是朝廷赐给你们孔家的,而朝廷的收入来源是百姓的税收。”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家是圣人后裔,伪齐好歹还披着汉族朝廷的皮,后面的金国、元朝可都不是汉族。
现在有了这么多识字的人,起码《语文》这门课就不缺老师了。再加一门数学老师,基本就可以普及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了。
要是直接放这些孔家人离去,他们很有可能会北上投降那些异族朝廷,到时候刘信启对待这些汉奸,可没法手软。
刘信启也打算借鉴这种模式,让这些人去乡村受纯朴的百姓再次教育,教育山野间无知民众的同时,让他们以民为师,从荒野之中学点真正与民有益的知识。
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理念大于生命”的勇气。
说不定还真能从这些人中出一些大才。
刘信启很想说:“那我买了。”给于孔家和其他良善士绅家族同等待遇,但是孔家的田地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屋舍的价值已经无法估量,加上田产,以兴汉盟目前的总资产,真心买不起。
“这都是为你们好。”
“兴汉盟能力有限,现在只恢复了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不过这些地方已经很大了,我估计总人口肯定超过五百万,这其中一字不识得文盲超过九成九。”刘信启张开胳膊,比划着一个大大的数字:“这些人都迫切渴望知识。而兴汉盟识字的人太少了,不足以给这些愚夫愚妇传递圣人大道。我想让孔家的圣人后裔去教这些人读书识字…”
教育是头等大事。
兴汉盟缺教师,这些孔家人刚好都识字,按照兴汉盟的教材进行扫盲教育,非常适合。
刘启上一世,伟人曾经搞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