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银矿
刘信启带人出门之后,给了二郎五两银子的“安家费”,让其回家安置好,今天下午就直接出发。二郎收了钱,态度更加恭敬了,保证快去快回。
下午二郎过来的时候,带来了石见国守护府出具的一整套文书,包括十名手下和一百名倭国人的地契。
这些倭国人都是跟着刘信启从蓬莱过来的,兴汉盟拥有他们的卖身契。
之后兴汉盟也会和这些倭国人签署租赁协议,这四十万亩土地会被以一百两的价格,永久租赁给刘信启,不得反悔,倭国人没有单方面撕毁协议的权利。
相当于每人一两的签名费。写一下名字,就白得一两银子,被挑选出来的倭国人都很高兴。
在大森城补给了一些这几天的消耗,船队再次起航,向西前往浜田城。
有宗家的人做向导,船队晚上没有停留,一直在航行,第二天,九月一日,船队到达了浜田港外海。
浜田河不够宽,勉强够县级沙船航行,还需要有纤夫在岸上拉着船,才能够逆流向上。船队的大船都停在了浜田港外,陆战兵、野战团和六千多的异族兵全部下船,拉着三十八艘沙船和五艘走舸小船进入了浜田河。
浜田城里的官府自然有二郎的手下去交涉,整个转移过程,没有不长眼的倭国势力敢来打扰。倒是有一些胆大的本地小商人,来到这支庞大的船队跟前,兜售他们的特产货物、粮食和水果,自有负责贸易的军吏去交涉,宗家人配合,平价购买了一些新鲜的食物。
挑选了几个看起来靠谱的商人,签订了长期的采购合约,合约规定这些本地商人需要向浜田河上游即将建立的营地提供新鲜的鱼、水果、粮食,兴汉盟会货到付款。
也就是说,建出来的城池是长方形。
前往中部山脉的路程很顺利,会合了留在石见国的军情司探子,有探子带路,陆军直接拉着船只来到了预设的筑城地点。
“拓宽没问题,但因为都是小河,冬季时水流会很小。河流若是被拓宽,在非汛期,河水深度会不足以支撑县级沙船航行。”探子回道。
“再往上游走,十里左右。”探子回道。
“这样确实更好。”探子点头。
“我看两条河流的宽度应该不足以航行县级沙船吧。”刘信启问道。
这些小的冶炼炉都是使用小型坩埚熔炼矿物,大部分建设材料都是从蓬莱运过来,然后再偷偷运进山里,为探矿提供技术支持。
“就是这里了,两边都有一条小河,将河流中间的小山包稍作平整后就可以直接建成,护城河和水源都是现成的。而且这个小山包足够高,不用担心在汛期的时候被河水淹没。”探子介绍道。
修宽阔平整的马路非常耗时,短期肯定指望不上,小路运输还不不如用船,所以近期只能最大化的利用有“森林告诉公路”之称的河流来帮忙运货了。
有一部分人留在了原地,开始规划城池范围,等船上的材料过来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先期工作了。刘信启带着一部分警卫,跟着探子继续往南行进。
兴汉盟的大手笔让整个浜田城都沸腾了起来,对于这支队伍的到来,由原来的戒备变得友善了许多。
“盟主!”冶炼点的负责人上来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