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河都是南北向,之间的距离最窄处有一里,可以按照东西一里的宽度筑城,南北则不受限,可以一直往南建设。”探子解释道。
嫌弃船只逆流航行速度太慢,刘信启是带着警卫跟着石见国探子负责人先行赶到了计划筑城的地方。
众人来到了一处小型盆地之中,里面建了几个小型的冶炼炉,旁边是住人的帐篷,几个汉人工匠正在指挥着一些倭人忙碌。
对!就是筑城。
刘信启的数学知识告诉他,同样的边长,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刘信启得知之后,派了一些人进入浜田城,在城中大肆采购,包括铁器、铁锭、牲口等,能买的都买了一些,全部要求货到付款。
这样会节省很多建造城墙的材料,两座堡垒之间的河岸两边都可以建造成码头,运输能力将会大大增大。南北两头都有堡垒,防守能力也没有下降多少,且专业的军事堡垒,防守起来也更容易。
看到刘信启望向那些倭人,探子立马解释道:“这些都是因为好奇,看到天上的烟柱,走到这里来探查,或者是附近的山民,误打误撞的闯进了冶炼点附近,被我们的警卫人员抓了起来。为了保密,暂时将这些人都留了下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可以拓宽吗?”刘信启问道。
“不能建成长方形,太浪费了。”刘信启说道:“选定好区域之后,在两头建立两个正方形的堡垒,中间地段就不建造城墙了。”
“我们发现这片区域有两条矿脉,一条是铜矿含银和银石英脉;另一条比较杂,含铁、铜、铅等一些其他矿石,这些矿石中都不同程度的含银。两条矿脉相聚很近,不知道在地下有没有融合在一起。”探子介绍道。
沙船是平底船,本来涉水深度就浅,这都不行,说明两条河的水量确实太少了。
……
“是的,深度倒是可以,宽度不足。”探子回道。
轻装简行,且都是精锐,十里的路程很快过去。
“走,我们去看看。”
“那就先造一些小的平底船做转运,在沙船可以航行的河道建设中转码头。”刘信启安排道,旁边有吏员快速记录:“后面可以将这两条河合在一起,然后拓宽加深,到时候适合够航行多大的船,就建造多大的船,最大化的利用河流的运载能力。”
“银矿距离这里有多远?”刘信启问道。
刘信启看着这片地方,感觉有些小:“这里有多大?”
“怎么样,这里的矿藏。”刘信启与其握了握手,问道。
“非常棒,没想到这么小的一块地方,竟然蕴含了这么多矿物,真是天赐之地。”工匠夸赞到:“银矿、铜矿的储量都非常高,还有铁矿和铅矿,锌矿的也不少。”
这下就全齐活了,刘信启大老远跑到倭国来,不就是为了银子和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