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朱元璋是开国之君。权势无人能及。这也罢了。如果今日将天人感应给放弃了。那么如何制衡今后的君主。
也许是已经下定决心了。也许是已经释然了。此刻面对何夕,宋讷倒是很平静,说道:“怎么,何驸马是来看我的笑话的?”
何夕推门而入。向宋讷行了一礼,在宋讷面前落座。
“不用了。”宋讷说道:“我宋某人活了六十多岁了。有些东西还是真的。奉天门之所以起火,是因为奉天门周围都是广场,是周围最高的建筑,而且木头所制。夏天干燥。雷火击于高处,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
是的。儒家对自然科学是没有研究。或者不屑于研究。但是,即便的常识还是有的。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在高处,不要在大树下面。这纯粹是生活经验而已。
宋讷淡淡一笑,说道:“你也说陛下看重的我的学问与人品。我如果向陛下低头,我的学问何在??我的人品何在?”
所以,才有何夕今日之行。
孟子的一段,后世上学的时候也是要求背诵的。
无他,儒家士大夫们很多并不是真相信什么天人感应。但是他们需要一些东西来制约皇权。
而宋讷这个人是当代大儒。
文天祥绝命词,正是无数儒生的精神图腾。在临死之前,宋讷反复思量,所能想到的唯有这三十二个字了。这一番话说完,宋讷的眼神也坚定起来了。
宋讷对自己将这个风筝发飞,会有什么下场。其实也是有一些揣测的。
这是朱元璋命令他们来这里观礼的。
何夕心中一动,坐了回去,说道:“愿闻其详。”
但是此刻,何夕仿佛重新听到一般。
宋讷忽然说道:“想不想听我说说,你所谓的新学吗?”
宋讷叹息一声,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乎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谓何事?而今而后,可以无悔。”
何夕之所以来此。
或许不知道因为什么。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样做。
而宋讷就奉天门残留的角门边一个小房间里面。独自面对眼前的铁线风筝。沉默得好像木头。
何夕说道:“不是。只是想知道宋大人知道这一次的后果吗?”、
宋讷说道:“怎么不知道,大抵是死于雷霆之下。”
宋讷淡淡说出这一番话。这一番何夕非常熟悉的话。
宋讷说道:“不用催了。我去就是了。”
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但是江山社稷放在一个人身上,如果这个荒唐之极,总要想办法制衡一二吧。否则就太危险了。朱元璋反腐行动,杀了数万人。在很多士大夫看来,这后果已经很严重了。
之前他说雷击奉天门,是天意。他也算是修身养德之人,如此一来,雷霆定然不会击他。他要不放这个风筝,就要说之前自己的事情是错的。但是这些话,他万万不会说出口的。
郭桓死有余辜。
宋讷的判断,代表着相当一大部分人的看法。
宋讷说道:“北疆论题,你做得极好。治国上,也有一套我承认。只是你如果安安分分的想做一代能臣,这并没有什么。但是你走错路了。你的那一套是歪理邪说。将来必误天下。”
何夕听了,心中很不舒服说道:“如果宋老先生留我想说这些。那么我就告辞了。”
宋讷冷笑一声,说道:“你以为我在污蔑你?好。你如果觉得我在污蔑你,现在就可以走。如果觉得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就留下来听一耳朵。再或者,你自己对自己的学问一点信心也没有,那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