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像顾炎武这样,一直被皇帝关注。
甚至连他新婚,皇帝都特意下旨贺喜。
现在,他只能辅佐好刘理顺、顾炎武,做好新区的工坊转产。期待被皇帝注意到,认识他的能力。
在新区各方的齐心协力下,苏松新区生产的物资,很快提升了一大截。
尤其是皇帝提倡的成衣制造业,发展最是迅猛。
顾炎武的织造工坊,就从之前的纺纱、织布,向着制衣转变。
前线对军装的需求,几乎无穷无尽:
“十万双,又是袜子。”
“这袜子怎么消耗得这么快?”
“前线的人都在吃袜子吗?”
驻扎工坊的军代表道:
“顾校尉这就不知了,袜子在前线的作用可多啦。”
“不但能用来穿,还能用来装东西。”
“辽东那边的风沙大,战士们把它套在火铳上防沙子,效果可好多了。”
“我估计十万双还不够,会有更多的订单下来。”
“顾校尉最好准备一下,想办法继续扩产。”
十万双袜子听起来不少,但是对前线六万多将士来说,每人两双都不到。
这一批主要用于辽河两岸的士兵,优先补给他们。
处于战争中的士兵,服装磨损速度特别快。更何况袜子易臭,很多懒得洗的士兵,经常直接丢弃。
手握皮袄银等津贴,这些人对购买袜子根本不心疼,通过士兵委员会和集议会,发出多采购袜子的提议。
后勤部对这种要求当然不能无视,更何况还有个鼓励人们穿袜子、取代缠足的皇帝。
所以采购袜子的请求被批准,顾炎武收到的就是第一批,还有更多的订单会下来。
这让顾炎武欢喜的同时,不禁有些头疼。因为他的织造工坊刚扩大没多久,实在没有能力继续扩充。
在他回到家中提起这件事情后,他的新婚妻子王氏道:
“我看这袜子又不难做,分出去让那些农妇去做不就行了?”
“咱们家多少也有几百亩地,租种的佃户不少,可以把这些活分给他们。”
顾炎武闻言一喜,握着王氏的手道:
“夫人真是贤内助,这可解决了大问题。”
“我这就和爷爷说说,把佃户们都召过来。”
通过爷爷顾绍芾召集了佃农,顾炎武又带来了织造工坊的高级工匠,向他们传授做袜子的技巧,号召有闲工夫的佃户,都来领针线布做袜子。
顾氏的家声还算不错,尤其是顾炎武受到皇帝重用后,率先实施了限租限田。这些佃户虽然以前没做过袜子,却都愿意相信顾炎武。
他们在计件获得收益的情况下,很快就做好了十万双袜子。甚至还有人发动亲戚,一起来家中做工。
有些顾氏族人在看到做袜子的收益后,都向顾绍芾抱怨,说顾炎武宁愿便宜佃户,都不愿用自家人。
顾炎武哭笑不得,只能在下一批订单到来时,分给他们一些。
这些人纷纷注册了个体户或小企业,围绕顾氏织造工坊,统一原料采购、统一销售渠道。甚至连品牌和价格都统一,不允许私自降价。
这种未来在江南很盛行的行业联盟,开始萌发出来。越来越多的江南人,被卷入这种组织。
以至于朱由检看到后都惊呼:
资本主义刚萌芽,垄断组织就来了。
北方企业以朝廷控股、参股为主,盛行托拉斯、康采恩。
南方企业以宗族、行会为主,盛行卡特尔、辛迪加。
四大垄断组织形式,在大明都有萌芽出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