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待在辽南数年,不说碌碌无为,也没有立下大的功绩。
朝廷只能任命在朝鲜立下功劳的杨御蕃,署理辽南总兵。
但是杨御蕃资历太浅了,守在盖州的第一旅主将黄龙,功绩就不逊于他,资格更比他老。
导致杨御蕃在辽南一直束手束脚,没能把四个旅形成合力。
他自己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想让父亲过来。
如今朝廷否决,就必须另外派个人。
袁可立斟酌良久,提出一个名字:
“神机营总兵杨嘉谟,多次请求出征。”
“辽南各军现在就缺少主心骨,臣以为可派杨嘉谟率神机营新军前去,统率辽南各军。”
这个名字,有些出乎朱由检的预料。
但是在比较后,却发现杨嘉谟确实最适合。
此人是甘肃名将、是和胡虏厮杀打出来的,能力不用怀疑。
而且他世袭凉州卫指挥,忠心毫无问题——
要不然朱由检也不会调他去神机营当总兵,负责神机营整训。
在曹文诏领兵出征后,杨嘉谟已数次请求出征,想要在辽东战场立下功绩。
如今袁可立举荐,朱由检当即任命道:
“调杨嘉谟出征,担任辽南镇总兵。”
“让他从神机营带一个营,整训辽南各军。”
又调宣府总兵黑云龙带一个营入卫,署理神机营总兵——
在建虏扫荡草原东归后,宣大的压力已比较小,可以调遣兵马过来。
这就是建虏主力被牵制的好处,朝廷能从容调遣兵马,调配各地兵力。
甚至,一直作为长城后备兵力的天雄军,朱由检也打算调去辽南见见血,看看卢象升练出的这支兵马的实力。
——
神机营,杨嘉谟收到调令,顿时面色狂喜。
练兵数年,终于等到在战场上发挥的机会,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吗?
他走到教场大叫道:
“儿郎们,谁愿随我去辽南立功,把名字都报上来。”
“这次,本将要带你们封妻荫子,辽南的土地也有我们一份!”
众多神机营军士,对此欢呼雀跃。
他们愿意当职业兵,可不就是要谋个立功的机会。
很快,就有三千多人报名,很多还整队前去。
杨嘉谟担心带得太多皇帝不喜,大声道:
“够了!够了!”
“三千士兵就可以!”
又挑选出五百人先行准备,作为自己的亲兵过去。
随后,他又入宫向皇帝辞行。
朱由检指着两位御营将领道:
“这是曹变蛟,杨卿应该是认识得。他的叔叔曹文诏就是神机营的将领。”
“还有这位马科,今年的天下第一勇士。”
“朕把这两个人交给你,一定做出功绩来!”
两人都是猛将,杨嘉谟听说过他们的名字,欢喜道:
“谢陛下支援,不知他们带多少兵?”
朱由检笑着说道:
“每人带三百兵,都是能当军官的。”
“到了前线能带多少,就看你的安排。”
让杨嘉谟放手使用,把这些人随意调遣。
杨嘉谟听得更喜,因为他知道现在的辽南不缺士兵,田见秀招了上万人。
再有了这些御营出来的军官做补充,一支精兵就成形了。
他有信心带这支兵马打出功绩,不止作为偏师。
怀着这个念头,杨嘉谟带着曹变蛟、马科,率领一千多兵马先行前往辽南。
后续的三千兵马则由他的亲信带着,准备好足够的物资后,才会一同过去。
来到辽南之后,杨嘉谟迅速召集众将,抽调各旅精锐。
在看到田见秀营中颇有精气神的新兵,更是大笑不已。
这些兵马固然比不上神机营,但是扫荡辽南,已经毫无问题。
他把田见秀的游击营一分为三,让曹变蛟、马科各带一个,联合另外四个旅抽出的精锐,把辽南从南到北梳理了一遍。
无论是山林中的野兽,还是躲藏在里面的蛮夷和汉民。几乎没有一个漏网,都被驱赶出来。
辽南的兵力进一步膨胀,又有一万多被解救出来的汉民被编入卫所,还有从沧州招募的一万多户陕西灾民到来。
杨嘉谟把这些人交给护军使孙国祯,让他整顿队伍,分配卫所土地。
他本人带着挑选出来的四万辽南士兵,还有一万从河北调来的天雄军,北上前往海州卫。
那里,是关宁军和建虏对峙的前线。
杨嘉谟不甘心只当个偏师,率领麾下兵马,准备去参加主力决战。
这也是朝廷准备的破局兵马,用一支有些虚胖的兵力威胁建虏,逼迫建虏改变。
整个牛庄、海州前线,聚集了大明十万大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