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前线已集结十余万大军,实在有些乏力啊!”
“就算再想调兵,也是无米之炊。”
朱由检闻言不满道:
“京营十万大军,长城军团三十多万,难道连一支兵马都调不出来?”
“朱燮元怎么说的?他的麾下有没有请战?”
原来是调长城一线的军队,袁可立松了口气,说道:
“协防密云的秦良玉秦将军,请求率麾下白杆兵上阵。”
“她说这几年蒙受皇恩,还拨下许多火器。如今想上战场,为兄长报仇雪恨!”
白杆兵在浑河之战中,战死两千余人。
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秦邦翰,就是死在那一战。
很多白杆兵的将士,对建虏有深仇大恨。
这支军队对建虏的作战意志是不需要怀疑的,朱由检先前一直把他们放在密云,协防古北口等要地。
但是在满桂取得大宁之战胜利,建虏主力也被牵制在牛庄一线后。白杆兵继续放在长城后面,已经有些浪费。
思索一番,朱由检询问袁可立道:
“昌平镇和陵卫整顿得怎么样了?”
“能不能调兵协防密云一带?”
这是去年整顿京营下发的任务,京营的大半精力都在这里。
袁可立想着李邦华的汇报,回道:
“许成名尽职尽责,去年还曾想出居庸关打建虏。”
“协防密云之事,此人能够胜任。”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
“那就允许秦良玉出战,汇合满桂从西面草原上威胁建虏。”
“东面也要增兵,要能快速调上去?”
袁可立、杨嗣昌左思右想,还真找出几支兵马来。
杨嗣昌率先说道:
“辽南镇有四旅,每旅编制一万人。”
“这次出兵实际只调两万,另外两万是从陕西灾民、辽东难民中招募的新兵。”
“臣以为除了盖州外,辽南其他地方没有遇到建虏的危险,可以再调出一万人。”
袁可立此时也说道:
“有大凌河防线在前,山海关的危险也不大。”
“孙督师请调马世龙去前线,臣以为可让他率领一万军。”
“另有卢巡抚训练的天雄军,留守的一万也可以调上去。”
这三支兵马总数,已经达到三万。朱由检点头认可道:
“山海关镇可以调一万军,用海军经辽河运过去。”
“辽南那边可以准备,并且令孙国祯加紧训练新兵,需要的时候调上去。”
“天雄军这次就算了,河北、山东一带今年大水,需要兵马防备。”
先行增兵一万,辽南剩余兵马准备。
同时,朱由检命枢密院在京营和长城军团招募选锋,编练出一支敢上前线的兵马来。
这支军队由从山西回来的周遇吉率领,以三千勇卫营将士为骨干。
如果海战之战失败,他们将作为朱由检手中的尖刀,应对不测之危。
这些都安排好后,朱由检总算舒了口气。
不管海州之战打成什么样,他都有足够的把握去应对。
——
海州前线,通过飞鸽传书收到朝廷旨意的杨嘉谟,同样长舒口气。
将内容示给一众将领,杨嘉谟神采飞扬道:
“都看看!”
“朝廷认可了战功翻倍,只是要我们再打一场这样的胜仗。”
“你们都给我说说,对此有没有信心?”
众将大声喊“有”,一个个兴高采烈。
他们先前听杨嘉谟说过战功翻倍,但是却没有兑现的信心——
毕竟朝廷的军功条例没有这一条,当今皇帝又极重法度,要求一切都有礼法可依。
本以为这个希望不大,哪想到皇帝知道后,直接命枢密院修改军功条例。
这让他们感到沉甸甸的重视,同时更确认杨嘉谟是当今皇帝的亲信。
有这样的主将带领,他们根本不用担心军功被抹去。
这些人心里已经想着拿到两倍功劳,甚至最高的三倍。
杀敌俘敌五千,在刚刚取胜的辽南将士眼里,根本不是难题。
甚至很多人已经把海州城里的两红旗看成瓮中之鳖,认为拿下这一万五千建虏,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人瞄准了前来救援的黄台吉,想要把建虏主力吃下去。
杨嘉谟眼见士气可用,拿着参谋部经观察团转来的建议,向众人道:
“皇上说过,对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杨参谋长建议,或者派一部兵马牵制海州城内守军,主要兵力打黄台吉。”
“或者以一部兵马牵制黄台吉,其余兵力全力进攻海州,吃掉海州城内的两红旗。”
“你们觉得该怎么做,应该选哪个建议?”
众将闻言沉思,勇猛敢战的曹变蛟道:
“就不能都选吗?”
“咱们先打黄台吉,再打两红旗。”
众人闻言大笑,纷纷觉得这个提议很正确。
刚刚取得胜利的他们,此时信心爆棚,就算黄台吉和两红旗合兵,他们也敢拼一拼。
他们毫不犹豫地赞同先打黄台吉,等到取胜之后,再打城里的代善。
杨嘉谟见他们如此兴致勃勃,自然也不会泼凉水,决定道:
“那就继续围点打援,围住海州城的同时,吃掉黄台吉带来的援军。”
“若是能对黄台吉造成决定性打击,那就是三倍军功。”
“你们都给我好好打,本将能不能封爵,还要看你们的!”
众将轰然应喏,对此有十足信心。
他们同样想获得爵位,谋个世代富贵。
尤其是曹变蛟,在训练磨炼数年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立下大功绩。
他在收到命令后就去挑选精锐,并且让部下检查兵器,准备让黄台吉见一见自己的武力。
勇士营随他出征的勇士,同样磨拳擦掌,誓要让人们知道,勇士们在战场上的威力。
——
但是也有人对此不安,卢象升在会议结束后,私下向杨嘉谟道:
“将军真要这么做,黄台吉率领的可是建虏最精锐的兵力?”
“前几天新兵面对镶白旗都险些溃散,若是再发生这种事怎么办?”
杨嘉谟自信地道:
“打过一仗,那就成了老兵。”
“他们第一次见到大队骑兵害怕,再见就不会了。”
“更何况,有卢护军在,这种事难道还需要我担心?”
吩咐卢象升道:
“卢护军,这次就有劳你带督战队,杀掉任何敢后退的士兵。”
“有一人后退杀小队长,有小队成建制后退杀其上级主官。”
让卢象升根据《纪效新书》的临阵连坐军法篇,制定更严格的战场军法条例。
卢象升听到杨嘉谟把这件事情交给自己,脸都有些青了,甚至后悔向杨嘉谟私下询问这个问题。
但是作为护军他又确实有这个责任,而且如果他不肯干,杨嘉谟可能会让更凶狠的将领带督战队。
所以他最终接下了这个任务,从天雄军中挑选一千人做督战队。
同时把临阵连坐军法整理成文,下发给各个小队,让官兵集议领会。
争取让他们都知道战场上后退的下场,不要逼他在战场上执行临阵连坐军法条例。
在这样积极的准备下,辽南镇上上下下,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在建虏和曹文诏、孙应元率领新军相继到来后,海州城外又充满大战的气息。
大明和建虏双方,都是虎视眈眈,希望打赢这一战。
一场决定辽东命运的战事,即将在此展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