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急切地问刘理顺道:
“一方里到底多少钱?”
“听说朝廷对完全新开垦的地方,实行十年免税?”
刘理顺点头说道:
“是这样!”
“皇上因为东北苦寒,开垦土地艰难,特许对开垦艰难的地方,免除十年赋税。”
“比较容易开垦的,则是五年免税、剩下五年减半。”
“辽河套是沼泽,头十年是完全免税的。”
“但是如果十年后仍有一半以上土地荒废,朝廷会收回来。”
这是皇帝前几天面对烈士后裔做出的承诺,定然不会违背。
辽河套作为东北土地,同样享有这个优待。
这下吴世睿的心定了,但是对如何垦荒,还有一些疑虑,刘理顺道:
“垦荒方面朝廷也会提供帮助,会统一规划辽河流域的水利,争取把那里开发得如同河套的宁夏一般。”
“你要知道,宁夏的‘塞上江南’,就是靠着黄河。辽河的水量也不差,而且更加多雨。”
“未来那里会成为稻米产区,朝廷打算降低对南方漕粮的依赖,转而依靠东北。”
这是一个大政策,南方的征税将更多收取银钱,而非把实物千里迢迢运过来。
辽东那边则会修建道路和港口,运输粮食供应京城。
也因为此,朱由检改变了把移民尽量迁往东北的想法,而是决定能满足开发需要就好,以便能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吴世睿听到这番话,再想到“江南”两个字,当即激动地道:
“我愿以市价购买一百方里土地。”
“辽东土地券现在是四两多银子一亩,按照四两估算,一方里375亩就是1500两。”
“我愿出15万两银子,购买一百方里。”
这番话语道出,刘理顺顿时吃了一惊。
因为他万万没有想到,前段时间为了船厂定单找自己闹事的吴世睿,一出手就是十五万两银子。
如果按他这个价格估算,辽河套两万方里土地,能卖出三千万两。
这已经超过朝廷一年的岁入,让他的呼吸都不由沉重了起来——
有了这笔钱,朝廷能解决多少事情。东北开发移民、安南战事展开,都会有足够的财力。
他刘理顺作为袁可立的弟子,当然希望老师能再灭一国,堂堂正正地获得公爵爵位。
尤其是他观察吴世睿的神色,感觉这还不是底线。这个人有可能拿出更多钱,购买这些土地。
深觉此事重大,刘理顺抚平心绪道:
“这件事不是我能决定的,需要朝廷决断。”
“朝廷售卖这批土地,本是要优待功臣的,不可能全部都给你们。”
“不过你若是真能拿出十五万两,我建议你先购买战争债券。”
“拿着战争债券抵债,朝廷会认可你的功绩。”
出钱帮朝廷打仗,自然是有功的,称为有功臣民也勉强说得过去。
吴世睿被刘理顺点醒后,当即命人计算家中债券,同时派人去证券市场,把流通的战争债券买过来。
只要溢价不是太高,他就愿意付息购买。
甚至,他还不顾费以飞鸽传书告诉家里,把前段时间在苏松发行的债券买过来。
买得越多越好,朝廷绝对有能力还本付息。
整个证券市场,开始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
市面上流通的辽东土地券和战争债券,价格一路上升。
有的人打算拿战争债券买土地,有的则打算在辽河套兑现辽东土地券。
尤其是在一些传言中,辽河套与宁夏河套并称,仿照塞上江南的称呼,被人称为小江南。
这更加刺激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渴望,北直隶、山西、山东、江南等地的商人,都在询问这块地方怎么卖?
钱财他们是不缺的,这些人家中世代积累了很多钱。
关键是能拥有土地,而且还是世业田。
对于辽河套能不能开垦出来,这些土地是不是十年免税,他们非常关心。
尤其让他们动心的,是东北属于井田制试行区,这个地方的所有土地国有,只能承袭不能买卖。
这对一些追求稳定的家族来说,明显是有利的。他们担心儿孙败坏家业,希望买一块世业田做保险。
先前辽东土地券的价格上涨,就有这样的原因。辽河套的土地据说价值更高、而且还是整体售卖的大块,他们自然更动心。
朝堂上也因此风起云涌,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