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商议工业的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却属于农业。
朝堂大臣最关心的也是辽河套的土地如何分配,工业规划反而成了次要议题。
这让朱由检深感时人对土地的重视,留出要公开售卖的一万方里土地让朝野争夺,避免他们对工业太过关心。
散朝之后,这场没要求保密的会议内容,很快就传了出去。
云集到京城的各地商人,纷纷寻找门路,打探具体消息。
吴世睿就通过舅舅王时敏,走通了温体仁的门路,向这位大学士打探消息:
“皇上怎么说的?”
“辽河套的土地怎么卖?”
“这都好些时日了,应该定下来了吧?”
“总不能等到明年!”
温体仁的心情很是不错,笑呵呵地说道:
“卖给功臣的土地,朝堂上已经定了,年前就要把钱交上去。”
“皇上把这笔钱给了户部,明年各衙门有多少钱,就看从户部申请到多少预算。”
这是朝堂官员最关心的事情,也是韩爌出主意让官员借贷的原因。负责制定经济计划的他,急需要这笔钱财,做出让皇帝满意的政绩。
吴世睿听到这件事情,有些明白了温体仁的意图,主动道:
“温公买地缺钱吗?”
“小侄和舅舅家中还有些钱财,可以借贷出去。”
“一定会比四海银行的利息要低,而且不是送礼。”
打算用一笔优惠贷款,拉近几家之间的关系。
此时此刻,他心里甚至有些庆幸:
因为皇帝对礼物数额的限制,他想送礼都不用大肆出血。
否则他哪敢跟温体仁说利息优惠,说不定连本金都得送出去。
皇帝严查贪腐、并且命官员申报财产,对他们这些商人确实是利好,降低了很多这方面的费。
而对温体仁来说,有心更上一层的他,更不想因为钱财问题被拉下来。
出身湖州的他,家中是南浔五大家族之一。这个地方向来富裕,是丝织业的重镇——
虽然还没达到晚清四象八牛七十二狗、家家至少百万家产的地步,温体仁却也不会连十五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他老神在在地说道:
“贷款就不用了,免得被一些言官多嘴。”
“不过经营土地是件费心的事,你若愿意的话,咱们可以合作开办农业公司,共同经营土地。”
把朝堂上提到的设立农业公司、授权它们代征赋税的消息道出,想让吴世睿负责经营打理。
吴世睿心里暗暗吸气,知道温体仁的胃口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大。
成立农业公司说是按股分红,但是在开发土地的时候,他焉能对温家的土地不费心?
甚至就连出售农产品时,他都要先把温家的产品卖出去。
这分明是把经营的风险给他,温家坐享收益。
看着温体仁的嘴脸,再想到一直对自己和颜悦色的刘理顺,他此时发自内心的支持刘理顺的做法,认为官吏要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
此时此刻,他就有些打退堂鼓,觉得走刘理顺的门路公事公办,还要更加划算。
——
不过,温体仁的下一句话,顿时扭转了他的心思,觉得经营辽河套的土地没有多大风险:
“皇上打算摆脱对江南的漕粮依赖,在辽河平原打造粮食基地。”
“东岸的土地要供应辽东和辽宁的卫所,不一定能够调出来。”
“所以京城的粮食,主要就靠西岸辽河套的土地。”
“皇上要求所有在这里购买土地的,都要和司农寺粮食集团签订收购协议。”
“换句话说,就是种出的粮食不愁卖,有多少朝廷都会吃下来。”
这让吴世睿惊得倒吸一口冷气,心中顿时决定,无论如何要买辽河套的土地。
有了这个协议,相当于有了托底。他们只要收获粮食,就不愁没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