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文辩震全场
岳凌的突然出现,立即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球。
如今京城的动荡,他是身处漩涡中心。
可多日以来,岳凌始终是深入简出,从未对学子的抗议有过什么回应,似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今来到台前,正面应对,周遭数千学子便立即投去了憎恨的眼神。
文官则是满眼调笑,武官更多的是惋惜,垂首暗暗叹气。
柴朴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一切,余光又发觉对向的北静王在向其默默颔首,便也是颔首回应。
而在文华殿内,定国公府的小姑娘们则是满眼的期许,目光汇聚到岳凌身上,再挪不开,心底也暗暗为岳凌打起气来。
林黛玉更是感觉如今台上威风凛凛的岳大哥,好似在闪闪发光。
“既然定国公也认同老夫的话,何苦还来这‘经筵大辩’上走一遭呢?”
梅翰林回首,毫不客气的回应岳凌。
岳凌坦然笑笑,再往前迈出了一步,站在梅翰林身前,面向周遭学子,道:“并非是我谋权求名,非要站在这台上与诸位硕儒比试。而是这个时代推着我,必须要站在这台前来。”
一句话不知所谓,令众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便会让人觉得有些虚张声势了。
岳凌面上古井无波,回身拱手与文华殿的隆祐帝,遥遥行礼示意,后又回过身来,沉声道:“圣人之言在于‘道’,今日我欲讲述的乃是‘器’。《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器本如阴阳相生!今日所倡新学,非叛圣道,实为‘以器载道,以道御器’!”
这一席话说完,便定下了岳凌今日辩会的基调。
原本嘈嘈杂杂的场间,充斥了各种对岳凌的污秽之言,却都在此刻为之一静。
岳凌开口的用典不俗,证明是经过细心雕琢的,并非是在哗众取宠,其间也有着几分道理。
今日是道统之争,辩论才是主题,谁有理谁胜出,并不是比口水战。
当今儒生纵使有万般不堪,但还是有底线在的。
当着儒家至圣,亚圣像面前,还是不会张口说瞎话。
隆祐帝紧绷着的神经,在见到这一幕便放松了几分。
众人对于岳凌的期待太低了,导致他一个开场让大家都有些懵,不知岳凌还有这般学识,被镇住了场子。
这也是岳凌一直以来以弱示人,想要的效果。
隆祐帝深以为然,此乃兵法之上,“骄兵必败”者也。
松了口气,隆祐帝摸起茶盏,刮开浮沫,浅浅啜上一口。
殿外的柴朴,眼皮一跳,心中的不安愈发明显了。
小瞧岳凌而付出代价,之前有过太多前车之鉴,康王,吐吉可汗,赵德庸,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怎能不让他警醒?
不假思索,陡然起身,想要往场中维持秩序,宣布辩会正式开始,却没等迈出一步,又听到梅翰林轻笑三声,捋着胡须,与岳凌道:“既然定国公对你所言新学,如此融会贯通,不如今日当着陛下,众臣和学子的面,好生讲一讲这‘器’,如何不离经叛道。”
岳凌坦然应下,“正有此意。”
柴朴双眼圆瞪,又退回一步,坐回了原位。
“蠢材误我!”
心底默默骂了一遍,柴朴不禁扼腕叹息起来,又往北静王的方向横了一眼。
在柴朴眼中,这是将主动拱手让人,给岳凌施展才学的机会。
而梅翰林则是另外一番见解。
堂堂大儒当然并非真是蠢物,他只是料定了,以岳凌如此年纪,必然不会修得一门十全十美的新学说。
只要他讲的越多,越能暴露出他自身的缺点,到时候所谓新学泡影,自然会不戳而破了。
可他哪知道,如今岳凌所言的这些理论,是前世的眼界,是入世以来的见解和定国公府阖府上下大半年的研读,一同汇聚而成的结果。
岳凌回身取出锦盘上的木槌,再往前走时,每迈出一步,都铿锵有力的说出一句词来,“天行有度,非日晷不显其诚!”
极有诗意的一句,让学子们还以为是哪家世家学府,最新著成的注疏,尽皆凝神屏息,认真聆听起来。
“地载有德,非矩尺不衡其公!”
再迈出一步,岳凌身后的鹤氅,随微风浮动,不怒自威,一步踏下,好似有气吞山河之相。
清风书院的老师学子,在岳凌的正对向挥手相合,为岳凌鼓舞士气。
“人世有仁,非器道不铸其永!”
“今日我便开诚布公,论新学为何并非离经叛道……”
而后,木槌落在场中央的巨鼎上,苍然钟声再次在殿前响起。
文华殿内,
太后悠悠开口问道:“此人便是岳凌?倒是有几分机敏。”
隆祐帝不答,而是皇后颔首笑笑,“少年老成,先有轻视他的人,都吃了不小的亏。”
应声,三位皇子赶来,与太后,皇帝纷纷见礼,落座在皇后身后,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然太后见了这一个个半大的孩子,再抬眼看到隆祐帝身上,而后喟然长叹。
岳凌的演讲持续了一刻钟,自经文入始,论述了先贤对于“器”的看法,如今的“器”又在何方。
以此来为自己的科举改革,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持。
下方之人,尽数认真倾听,待岳凌缄口后,竟是场中沉默了数息,都未有反应。
回过神来,也只是重新审视起岳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