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引向格物之学
又来到几座教室外,李念道:“此处为眾位上乐音课、丹青课之处,这两门课无硬性考核要求,但若能学好,也將有益。”
丹青课是李念后来加进去的,目的是加强学子们的绘图识图製图能力。
他们以后加入大秦工业建设需要绘图,即使不成为大秦的工业建设者,上了战场或者成为航海家,绘图也很有用。
像在大海上航海,若遇到不知道的植物和动物,这时又没有照相机,可不就得靠人亲自画將之记录下来。
李念指著另外几座教室,“那里是眾位日后上某些格物课时之地,格物一课,不是看著某个东西便能想出其中的道理,而是要亲自观察、乃至於操作才能懂其理,知其成因,明其可用。”
“像竹,搬一张椅坐在那,盯著竹看,便能知道竹为何会从笋长为竹,又为何会是这般形状、这般结构吗?”
李念看著一眾学子,见学子们摇头,又道:“所以需要亲自养竹,將之切开,用格物的工具观察其细微。在这问眾位一个问题,眾位以为竹是草,还是树?”
这个问题……眾学子,包括隨同的师者思考起来,从他们平常的感受来说,竹明显是树啊,怎么可能会是草呢?
但这位既然这么问,那肯定不是他们想的那个答案,可是竹竟然是一种草,委实过於匪夷所思,顛覆了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常识。
李念也没等他们回答,自己道:“对竹是树是草,眾位按平常时的感觉,会下意识认为是树,毕竟在眾位看来,草应该长不太高,而竹却能长得又高又壮,如果按照长得高壮分类,竹確实可归类於树。”
“但如果深入观察了解竹的习性及结构,会发现其和草更相似,更应归类於草。”
“给眾位讲这个问题,是希望眾位在日后学习中,莫要將日常的感觉和经验代入,想当然以为是。世界在不断变化运动,因而知识也当不断隨之而变,才能更为准確,而不可因循守旧。”
一名明显是王公贵族出身,年龄稍大的学子思索后,向李念行了一礼,问道:“若真如公子之言,世界在不断变化运动,知识也当不断隨之变化,岂不是说我等今日所学,对明日无用,明日所学,对后日又无用?”
“如此往復,我等今日所学又有何意,又如何找到准確的知识?反正都在变化,永远也不可能找到最准確的道理。”
李念道:“问的好,但运动和变化本就属於世界的一种性质,要想找到准確的道理,就是要了解运动变化之因。”
“但这个过程极难,耗时颇多,所以我等只能一步步接近於准確的道理,而无法直接就到达。”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谬误错漏,也即今日所学被认为正確之物,在明日有新的发现后,就会被发现其並不完全正確,当予以修正改进,如此便可一步步接近於最准確的道理。”
“所以你『我等今日所学,对明日无用,明日所学,对后日又无用』之言实是错误,我等今日所学的確在明日可能被认为是谬误、被弃置,然其却是我等通向正確之理的阶梯。”
“无今日之错,何来明日之对?”
这番话没让多少学子思考,却令隨同的庄黄、酈食其等人大有所思,他们首先便想到了自己所学的学说,这些是不是也要隨世界变化而逐步修正,方能至最完善最准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