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财帛动人心,辽东寇边
刘思礼被两个太监拖了出去,
但他力道极大,又加上两个侍卫,这才勉强将他拖出太子府。
刚到门口,一辆低调内敛的马车缓缓停下,
一个小脑袋顶着地主帽探了出来,唇红齿白,十分可爱。
他眼睛滴溜溜一转,看着眼前一幕,面露好奇。
“三殿下,三殿下!”
“救救老臣,太子殿下要将老臣赶出去啊!”
刘思礼见到这个小脑袋,连忙大喊,挣扎得更厉害了。
朱允熥整个身子探出马车,扑面而来的冷风让他微微打了个哆嗦。
他看着正在大喊大叫的老头,认出这是商行最大的管事。
朱允熥看了看自己手中抓着的蜜饯和一个风车,
像是个小大人一样站在车夫位置,说道:
“刘大人,这是父亲下的命令,我可不敢放你走。”
“殿下!您忘了吗?
昨日老臣还给了您十两银子做压岁钱!”刘思礼放声大喊。
朱允熥的脸色微微一僵,小脸闪过一丝尴尬,
连忙用手捂住右侧腰间,那里鼓鼓囊囊的,藏着十张宝钞。
刘思礼又要大喊,朱允熥连忙挥舞着小手:
“放开放开,刘大人都被打成这样了,想来父亲也会网开一面的。”
听闻此言,架着刘思礼的两个侍卫面面相觑。
一旁的太监倒是连忙喊道:
“愣着干什么啊,没听三殿下都发话了,放开!”
侍卫们这才松手,刘思礼挣扎着钻了出来,动作十分灵活。
他扑腾扑腾身子,向着马车走去,
但身上散发出的异味却让朱允熥屏住呼吸,用手捂住了鼻子。
然而刘思礼并未停下,只见他用身子遮挡住身后四人,
手掌一抹,从袖口掏出一个大大的红包,上面还印着一个“福”字。
朱允熥看到红包,眼睛亮了起来,小脸上闪过激动和渴望。
刘思礼不动声色地将红包塞了过去,同时大喊道:
“三殿下啊,您来得及时,要不然老臣可就要丢大脸了。”
朱允熥咕咚一声咽了口口水,两只小手抓着大红包,连忙往袖子里塞,
但红包太大,有些塞不进去,急得他小脸通红。
“怀里!”刘思礼低声提醒。
朱允熥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将红包塞进怀里。
做完这一切后,他长舒了一口气,红润的脸颊一下子变得如常,
只是眯起的眼睛暴露了心中的喜悦——又有钱了!
“刘大人,今日是大喜日子,怎么还不回家歇息?”朱允熥正色说道。
“老臣也想回家啊,衙门和商行事务太多,老臣又整日被人打。
儿子女儿都在老家,老臣孤苦伶仃一人在京城心里苦啊。
老臣想辞官回家,但太子殿下不允。
三殿下,老臣恳请您与太子殿下求求情,
放老臣回家颐养天年,与家人团聚。”
刘思礼哀号着说道。
朱允熥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他见过不少大人,但好像没有哪位大人像刘大人这般不讲体面。
一阵支支吾吾后,他轻轻点了点头:
“刘大人先回去歇息吧,我会去替你求情的。”
“多谢殿下!”
刘思礼感激涕零,又拉着朱允熥叨叨了将近半刻钟,才坐上马车扬长而去。
朱允熥站在太子府门前,学着那些大人的模样,微微叹了口气,
甚至还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煞有其事地说道:
“做官辛苦啊”
“殿下,还是快些入府吧,外边凉。”大太监说道。
朱允熥看向大太监,笑着点了点头,同时将手中的风车递了过去:
“给你,今日是过年,沾沾喜气。”
大太监一愣,干枯的五官一下子挤在一起,
鼻子忽然有些发酸,连忙笑着上前蹲下身:
“多谢殿下,老奴高兴啊.”
“嗯,带我去见父亲吧”朱允熥说道。
“是”
大太监紧紧握着风车上的木棍,
时不时看向风车上那个转动的福字,
笑容连连,喜不自胜。
书房内,太子朱标正看着从北平送来的文书,其中主要记载着筹粮之事:
[臣曲嘉瑞谨奏:
窃闻北平商贾响应朝廷号召,踊跃筹粮。
其商贾刘怀浦、卢忆柳等人慷慨捐粮一万石,厥功至伟。
此诚急公好义之举,足彰其忠君爱国之心。
臣谨据实奏闻,伏乞圣鉴。]
看到上面的两个名字,朱标眉头紧皱,觉得有些熟悉,
但仔细一想,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他心中猜测,这两人应当是朝堂大臣的亲戚朋友,
否则一个商贾无论如何也入不了他的眼。
“父亲,父亲”
这时,清脆且娇憨的声音从门外响起:
听到声音,朱标脸色一下子变得柔和,看向房门。
房门很快打开,一身华贵服饰、戴着地主帽的朱允熥急匆匆跑了过来。
他十多岁的年纪,正是淘气的时候,跑进来时还一蹦一跳。
“慢点跑,要稳重。”
太子朱标从一旁拉过一个椅子,放在桌旁,同时提醒道。
朱允熥却不管不顾,依旧保持着原本的速度,冲到桌案前,
从背后掏出一个风车递给朱标:
“父亲,给您”
见到风车,朱标笑了起来,又瞥了一眼太监手中的风车,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从哪弄的风车?”
“应天商行发的,一钱银子,就可以拿一个风车。”朱允熥脆生生回答。
“允熥了多少钱?”
“五钱,孩儿还有三个风车,
是给皇爷爷、姨娘和允炆哥哥的。”朱允熥回答道。
朱标笑容更加灿烂,
身上疲惫似乎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他看来,家庭和睦、兄弟情深,比任何事都要重要。
“好好好,爹收下了,明日给你一个大红包。”朱标说道。
朱允熥听后眼睛一亮,连忙点头:
“多谢父亲!”
说完,他迈着小步子,来到朱标身旁坐下,小声说道:
“刚刚孩儿在门口见到刘大人了,他也给了孩儿一个红包。”
朱允熥没有隐瞒,将红包从怀中掏了出来。
红包鼓鼓囊囊的,应该不少于十两。
“哦?他还随身带着红包?”朱标问道。
朱允熥脸蛋红红的,不停点头:
“他还请孩儿向父亲您求情,希望能放刘大人告老还乡。”
朱标听闻此言,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个刘思礼”
“父亲,孩儿听闻刘大人过得很惨,为何您不放他归家呢?”
朱允熥露出几分犹豫,小手挠了挠头,
“孩儿觉得,刘大人如此模样,有损朝廷威信。”
听闻此言,原本乐呵呵站在书桌旁的大太监悄无声息地退后几步,
来到房门口静静站定,隐晦地打了一个手势,
侍卫顿时意会,盯着四周,任何人不得靠近。
朱标笑着摸了摸朱允熥的脑袋:
“允熥啊,这里面的事情很复杂,
刘大人如此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父亲暂时还无法与你明说。”
“这样子啊.”
朱允熥眨了眨眼睛,笑着点了点头,
“那等孩儿再长大一些,父亲再告诉孩儿好了,
不过说不定到了那时,孩儿自己就知道了。”
“哈哈哈哈。”
朱标畅快地笑了起来,有一种儿子长大了的喜悦。
“允熥啊,为父今日只告诉你一件事。”
朱允熥坐直身子,面露郑重。
“财帛动人心,这世上没有人不喜欢钱,
而手中一旦有了太多钱,必会遭人记恨,遭旁人觊觎。”
“那就将钱都放在朝廷手中好了。”朱允熥脆生生开口。
“朝廷也是如此,
你看,户部每年刚刚有了结余,各地总会生出一些事端,
要么是匪患,要么是遭灾,再就是兴修水利以及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