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汉官 > 第310章 魏门四贤【5K】

第310章 魏门四贤【5K】

诸葛亮:“……”

有那么一瞬间,诸葛亮甚至有些怀疑自家是不是真像眾人夸的那么聪明。

毕竟他如果真的那么聪明,为什么只听懂三四分呢?

只是他確实不知,他能在这片刻之间就有所领悟已经很了不起了。

其他士子,乃至一旁的大儒都是若有所思,但却找不到头绪。

幸而诸葛亮没有司马懿那么重的偶像包袱,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他再次躬身一礼,颇为惭愧道:

“弟子愚鲁,还请先生开释!”

魏哲想了想当即换一个角度解释道: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知道了却做不到,那只能证明你知道的不够多。

知道的不够多,其实也就是不知道。

正如我们听过很多人生哲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以诸葛亮的智慧也不难理解这句话,略作沉吟便轻轻点了点头。

最⊥新⊥小⊥说⊥在⊥⊥⊥首⊥发!

魏哲见状方才继续耐心道:

“老农凭先人口口相传,天长日久而懂稼穡。”

“因其知稼穡,故必然能春耕秋收,此乃天理也。”

“若有一人学富五车,自言精通稼穡,然所植田亩颗粒无收,此不能为知。”

“老农纵然不识一字,然於稼穡之道亦是【已知】也。”

“正如你已经听了圣人之道,却没法立刻践行圣人之道,这便是【未知】。”

说到这里,魏哲总结道:

“未有先知而后行,亦未有先行而后知。”

“知行一体,不可分离。”

见魏哲这么一说,诸葛亮终於恍然。

至於其他儒生甭管有没有真的听懂,此刻都似懂非懂的连连頷首。

然而当诸葛亮坐下之后,还不等下一个学子提问,一旁的周瑜忍不住道:

“若已格物致知,其后又当如何呢?”

说罢他顿觉失言,当即一脸歉意的请罪道:

“卑职一时沉迷,鲁莽失言,还请殿下降罪。”

“无妨!”魏哲只是隨意一笑。

他既然让周瑜隨侍左右,自然也有提拔培养之意。

於是魏哲不但不怪罪,反而回答起周瑜的问题:

“既已格物致知,其后自当实事求是,量知为用,各尽其能。”

而周瑜见魏哲没有怪罪,便大著胆子继续提问道:

“那我等又该如何实事求是,量知为用呢?”

这回魏哲沉默的时间就比较久了,忍不住皱眉思量起来,但眾人却不敢催促。

此时此刻,即便是卢植、郑玄等人都不得不承认魏哲的儒学水平。

或许在广博方面魏哲比不上他们,但在思想深度方面魏哲已经是先行者了。

而魏哲之所以思量了这么长时间倒不是被问住了,而是不知该怎么回答更好。

他刚才所言虽然借鑑了“心学”的部分理论,可他並不是真要用“心学”。

实际上他这些年並不只是单纯读经,而是在寻找一个適合当下的学说。

幸而十年下来他终於有了些许成果。

那便是——实学!

眼下与其说是他在解读《大学》,不如说是他在用《大学》註解“实学”。

关於“实学”,其实与“理学”一样起源於南宋。

当时以大儒陈亮为首的永康事功学派,批判空谈道德,倡“义利双行,王霸並用”,因此与朱熹、二程的“理学”水火不容,爭论不断。

只可惜最终还是朱熹笑到最后,“永康事功学派”自此没落数百年。

直到明朝中晚期,由於天下日渐衰败,天下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国之道。

其中海南大儒丘濬受永康事功学派启发,方才开创“实学”一脉。

丘濬与陈亮不同,他虽被人称为当代通儒,可同样有大量的政治实践经验。

其人歷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英殿大学士等职。

並且在当了六年大明首辅之后,年迈的丘濬才遗憾的在任上去世。

也正是因为他的特殊经歷,导致他的儒家学说格外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比如丘濬就曾经在所著的《大学衍义补》的第二十七卷《制国用铜楮之幣》中特地写道——世间之物虽生於天地,然而皆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其体有大小精粗,其功力有浅深,是故其价有多少。

无独有偶,两百年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也提出了“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相似观点。

並且丘濬尤其注重经济之道,一直尝试建立以白银为基础,银、钱、钞三位本位制货幣体制的模式,可惜受当时朝局影响,始终未能实现。

不过自丘濬之后实学对大明朝的精英知识分子的影响渐大。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实学”不如晚出现几十年的“心学”流行,也不如“心学”那么老少皆宜,通俗易懂,能入门且领悟的都是少数人。

丘濬死后明代实学便分裂为两大学派:

即:明体適用派、王霸並用派。

其中明体適用派主张恢復儒学“內圣外王”的精神,强调“学仕合一”,其代表人物有丘濬、吕坤、谢肇淛、陆世仪,顾炎武、李顒等。

而王霸並用派也可称之为“义利双行”派。

这一派主张復兴先秦的诸子学说,对管子、韩子、老子、庄子、墨子等都有所称颂,尤其是吸收了管、商的“功利”学说,不讳言“富强”,以“富国强兵”作为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標。

其代表人物有张居正、海瑞、焦竑、徐光启。

但无论是哪个派別,明代实学统一都摒弃“八股之习”与“道学之习”,这是明代实学思想家所共同针砭的目標,往往称之为“俗学”,以与自己所提倡的“实学”相別。

他们讲究“实用”,提倡“实学”、“实行”、“实政”,主张“实心”任事。他们拋弃道学家游谈无根的陋习,更多地注意那些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情,诸如农田、水利、河漕、盐法等等。

只可惜实学的影响力还是太弱,仅靠一两个大臣依旧无法改变局势,没有皇帝的支持与坚定的推动,实学的思想也没办法像朱熹的“理学”一样成为官学普及。

故此当明朝灭亡之后,实学仅仅只剩下顾炎武、朱舜水、黄宗羲、王夫之、顏元等人苟延残喘,並且由於南明內斗不断,彻底回天乏力。

结果歷代实学先贤不断探索得来的经验,以及他们从明朝灭亡中得到的惨痛教训,竟然隨著朱舜水东渡,在这个岛国传承下来,为日本所吸收。

唉,世事无常,每每思之都让人不由扼腕嘆息!

当然,眼下魏哲倒没必要为那不知道还会不会存在明朝感慨。

对於魏哲而言,当下他亟需的是“实学”的精神!

是那种~实用、实学、实行、实政,主张“实心任事”的实事求是之精神!

尤其是以张居正为代表的“义利双行”派,正合魏哲心意。

毕竟如今距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不到三百年,先秦的诸子学说还不像后世那么式微,在民间尚有许多传承,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后世那么深刻的儒家烙印,对管子、韩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学还能大致保持一定的客观。

而这种开放的治学態度,正是魏哲所需要。

於是魏哲思量再三之后,当即以王朗与陈纪的辩经为例子,针对荆州宋忠的批判进行剖析,將他方才在藏经室中关於“义利之辨”的论调重复了一遍。从“义利双行”为切入点,告诉周瑜什么叫做“实事求是”,什么叫做“量知为用”。

“若为公义故,君子当不讳言利。”

当魏哲话音落下,周瑜自然不用多说,当场受益匪浅。

但更震惊的还是其他第一次听说这些见解的儒生们。

“以公利定公义,以私利定私义”之言,当场好似黄钟大吕一般,让他们身心舒爽,豁然开朗。

以往觉得疑惑之处,此刻瞬间感觉都有解释了。

而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好不容易平復的心神顿时再度震盪。

因为连“义利之辨”都能解答,这无疑说明魏哲的学说是真的成立的。

如此一来,岂不说明魏哲关於“由凡入圣”的言论真的有机会实现?

一念至此,在场的无论是士子还是大儒看向魏哲的眼神都瞬间变得火热起来……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茅山世界:少帅开局! 工业克苏鲁,从海岛领主开始 邪巫BOSS只想低调发育 大赤仙门 斩妖武圣从炼虫开始 好莱坞从经纪人开始 工业:克苏鲁 影视编辑器 幽夜降临:我用词条杀穿废土 年代:我有一个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