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你可知罪?
七月的残阳炙烤着塞北的黄土,
李逸从北方一路南下,驰近这座千年雄关时,首先撞入眼帘的便是那道绵延在崇山峻岭间的灰黑色城墙,
那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将游牧的苍茫与农耕的葱郁硬生生的劈开。
箭楼高耸,雄关矗立。
望着这雄关,心中不由头生出股回家了的念头。
关城下,凯旋士兵排成蜿蜒长龙,无数马驼跟随着。
关城上,赤红旗帜烈烈作响,
风掠过,带起细细碎沙。
李逸勒停坐骑,看着那面代表太子的大旗,那位皇太子殿下,已经亲临雁门关。
一队骑士出关,向他们奔来。
“司空,太子殿下派我等前来迎接,请。”
李逸点了点头,
此时入雁门关的军队有刘世让的一万代州军,李高迁的五千忻州军,还有三万余俘虏。
五千朔州军、四千幽州骑兵,都留驻马邑。
而一万二应州军,也直接回到浑河畔,并没有南来。
李逸身旁的淮阳王李道玄把麾下四千骑留在马邑,只带了一队亲卫骑兵,他看着关楼上那个身影,冷笑道:“那身绢甲鎏金錾银,倒是好不显眼。”
他对太子堂哥,心里头憋着股气。
“走吧。”李逸给他个眼色,让他不要当着东宫骑士的面乱说。
太子那是一国储君,储君也是君,而他们身为郡王,那也只是臣。
一日储君之位未废,那该有的尊敬还是得有的。
雁门关楼上,
李建成亲临关楼,还特意穿上了一身华丽绢甲,望着那支蜿蜒长龙,李建成面无表情,神情凝重。
东宫典膳丞任粲小声惊叹,“那么多的俘虏、马匹,没想到李逸真的在黄梁大捷。”
太子左庶子郑善果皱眉,“李逸不顾朝廷大局,擅自出击,破坏和议,让好不容易达成的和议,又面临崩坏,这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一旦引的突厥颉利可汗大怒出兵,又不知道要怎么收场。”
“李逸恃功自傲,无视太子令,实在嚣张跋扈。”燕郡王李艺更是直言。
“颉利可汗的报复只怕就在眼前,到时数十万铁骑南下,又该如何收拾呢?”
李逸黄梁大捷,斩首三千余,俘虏三万多的消息传回太原时,李建成一开始是不相信的,
数字太离谱了。
五万代北、突厥联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都大多是骑马的。李逸集结了数支人马,虽达三万之众,可哪怕是伏击,
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战果。
苑君璋和步利设,又不是什么流民马贼,他们不会跑吗?
你能斩首三千,倒是可能,俘虏三五千,也可能。
可你斩首三千,还俘虏三万二,这怎么可能。
你就算是袭击了一个突厥游牧部落,那些人也不可能任你捉。
正常情况下,两军野战,一旦一方失利,损失个一成左右,往往就已经败逃,要是达两成,早溃不成军。
五万人,折损三万五,高达七成的俘斩?
朝廷记功,杀俘四分以上,就算上获,上获多难得,李逸这都七分五了。
当时在太原城,
不仅是李建成不信,
一众东宫僚属就没有一个相信的。
甚至有人说李逸把俘虏三千二,写成了三万二。
但随后唐临和薛万彻派快马回报,奏明详细战况,仍是斩首三千余,俘虏三万二,甚至数字都精准到了个位数。
俘斩里以代北军为主,突厥粟特、铁勒、奚、契丹等也不少,还有一些突厥阿史那部等,各部的具体俘斩数字,一笔笔很详尽。
唐临、薛万彻可是东宫官,不可能为李逸谎报军功。
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战果,
李逸真的在黄梁立下惊人战功,
但很快李艺等将之归于苑君璋无能,说此战被俘斩的多是苑君璋的兵,代北军在刘武周败于河东时,精锐尽失,如今麾下多是些老弱和新兵,
步利设手下的一些附庸部落兵,在代北军溃后,跟着溃逃,才会让伤亡如此之大。
说来说去,不是李逸太厉害,而是苑君璋太弱,突厥附庸们太弱。
而且就算俘虏三万余,那有什么用,
俘斩的不过是突厥附庸,但却破坏了好不容易达成的和议,将引来颉利怒火。
总结起来,李逸的黄梁大捷,不算什么大功,不仅没功,还有过。
必须严惩。
否则以后,边将们为了战功,都无视朝廷,擅启边衅,那还了得。
此次不仅李逸得追责,
跟随李逸出战的将领,也得一并追责。
兵马入城,
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鲜和掌声,更没有牛酒和赏赐。
“太子令,各军六品以上将领前往军议,六品以下军官,统带营兵,立即各返本镇。”
各骠骑府的骠骑将军,上府正四品上,中府从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
而车骑将军,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从六品下。
长史、诸曹参军、校尉、旅帅,一般都是七八品。
这一句六品以上,也就把军中的子总管级军官全都留下了。
听到这命令,刘世让最先忍不住了,“大军得胜凯旋,从黄梁连续赶了五天路,这才进雁门关,连休整都不让,就要返回本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