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包间里就方唯和罗志敏两个人,边吃边聊。
“方支书,我今年的压力很大。县里这两年都没有多少经济增量,反而是一批原先不错的企业遇到了困难,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等大家吃得差不多了,罗志敏就开始诉苦。
县里的农业发展的不错,工业园区也可圈可点,但总体上经济发展并不顺利。
主要是因为新林县历来都是农业县,整体的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多亏有瑶岭农业撑着,要不然县里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呢。
没有增量就没有发展,罗志敏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寄希望于瑶岭农业,希望对方能加大对本地的投资。
“我也没啥好的建议,县里要想高速发展惟一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没有资金怎么发展?”
方唯也知道自己说了一句废话,像新林县这样的农业县,哪有大资金进来?
县财政一直都是紧巴巴的,银行也不敢胡乱放款,整体的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
说句良心话,新林县并不适合发展工业,一些小厂子迟早会被淘汰。比如像之前准备的氮肥厂,以后就会在淘汰小化肥的浪潮中销声匿迹。
“说的在理!你们瑶岭农业有没有认真考察过,是否能在县里投资几个项目?”
罗志敏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找方唯就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对方能在本地投资。
“想法肯定是有的,回头你等我的消息。”
方唯这一次没有拒绝,瑶岭农业是从新林县起家的,于情于理都应该回报家乡。
但具体投资什么项目还需要和蔡桐等人好好商量,不能让投出去的钱打水漂。
罗志敏很高兴,对方没有拒绝就还有希望。
吃过饭,方唯便返回了家里。
下午。
他在办公室给蔡桐打了电话,和对方说了投资的事情。
蔡桐随后召开了会议,商量项目的选择以及投资数额的问题。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建议在新林县城投资一家大酒店,说不好听的,整个县城连一家像样的宾馆都没有。
酒店有个10层左右就足够了,包括客房、餐饮、娱乐设施等等,起码能有不错的接待能力。
这个项目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结合瑶寨的旅游项目,前景应该不错。
瑶岭农业下属就有瑶岭大厦,项目性质和这个差不多,派人去考察一下,如果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上马。
过了两天。
方唯带着项目考察组去了县里。
罗志敏相当重视,尽管瑶岭农业派出的是中层干部,他还是让自己的副手陪着对方去考察。
他自己则和方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
“罗书记,实际上县里可以上的项目还有一些,等这个项目落地之后,咱们还可以继续说说。”
方唯也想明白了,在县城砸一些钱还是有必要的,既可以改变下家乡的面貌还可以解决一些就业。
投资建厂基本上不可能,新林县没有搞工业的基础,除非是像辣椒酱厂那样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五金厂是个例外,随着这几年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不得不去香山开辟第二战场。
说不好听的,要是当初电器集团还呆在县里,根本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说不定早都倒闭了。
“那敢情好!你们要是决定投什么项目就和我说,钱我是没有,但我可以给你们批地、给政策。”
罗志敏当然很高兴,方唯不是一个喜欢吹牛的人,而且做事很讲诚信。
考察组在县里呆了三天,然后就给出了评估意见,可以在县城投资兴建一座大酒店。
方唯和蔡桐等人商量了一下,大酒店的名称就叫做【瑶岭大酒店】。等酒店建好之后,县里也有一个拿得出手的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好去处。
为此,公司又派出了项目小组,很快就和县里签订了合同。
县里给划的地块位置很好,就在长途汽车站不远的地方,这一带也是人流密集区。
接下来的设计施工都是由项目组负责,最近方平没什么事,公司就让他到项目组兼了副组长。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起到监督的作用,别人盯着项目他盯着负责项目的人。
方唯和蔡桐都没时间管这个事情,一年一度的夏收工作开始了。
瑶岭农业的主要高层纷纷来到了生产一线,今年还多了一个衡州水稻生产基地,所以大家都很忙碌。
就连方唯都闲不住,他驻扎在育种中心,指导夏收和夏种工作。
“方支书,有人找。”
这天上午,他还在田埂上查看收割的情况,有工作人员跑过来喊他,说有人找他。
他还挺纳闷,便直接去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