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明末的辽东,那般的局势凶险,甚至数次攻入京畿地区,依然不妨碍朝堂上的党争。
所以如果接下来没有意外的话。
不出三年。
甚至一二年以内。
皇帝就要亲政。
太上皇最大的可能是这两年出了事,很可能寿命到了,毕竟这么大年纪。
那自己怎么办呢。
像这次朝廷下命,让军队镇压百姓,这可是古代,而不是后世的新中国,新中国绝对不会有军队对付百姓的事情发生。
在新中国。
军队只会保护善良的百姓。
其实没有了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的斗争,未来的局势恐怕更加不容自己乱来。
“藏不住了啊。”
王信在大厅里来回踱步。
总兵府节堂有规制,布局什么都是差不多的,可能不同的总兵时,会改动一下自己喜欢的摆设,王信没有做过一处变动。
于是节堂显得空旷又严肃。
随着自己的职位越来越高,一言一行就无法像以前一样容易。
以前随便说话后果不大。
现在的话,随便一句话都能轻易传到朝堂上。
那么自己该怎么办呢?
平儿有孕在身,为了保护胎儿,王信没有让平儿来通州,同时请晴雯帮忙看顾平儿。
不曾想平儿放不下王信,自己做主派了晴雯来通州。
晴雯来到通州的时候,王信吓了一跳,事已至此,只能让晴雯留下。
刚刚回到总兵府内院。
晴雯一边为王信换掉身上的官服,一边说道:“贾府里老太太请了御医去给平姐姐诊脉。”
“平儿身体不舒服?”
王信急忙问道。
晴雯连忙笑道:“你这人怎么不等别人把话说完,真的是越来越急躁。”
见到晴雯的神情,王信松了口气。
晴雯拍了拍王信,翻了个白眼,拿着脱下来的官服放到一边迭好,边说道:“老太太心细,请御医帮忙看看,御医看完了说都好,平儿姐姐也高兴,派了人来说信。”
相当于产检了。
后世普通人都有的产检,在大周只有大户人家才有。
王信也高兴。
正准备吃饭,外头来人告知:“大同西军的汤平游击来了。”
“他?”
王信看了看天色,“让他来吧。”
按道理既然天色晚了,应该明天早上来才对,既然来得及,大概是没吃饭的。
晴雯懂事的退了出去。
王信的规矩并不大,但是也不至于故意作对,许多无伤大雅的事也会入乡随俗,不过总兵府内院有待客的客厅,而汤平又不是别人,所以王信直接让汤平过来一起吃饭。
汤平进来后,看清楚屋内的场景。
王信坐在四菜一汤的方桌边笑向汤平招手,如此平凡的一个举止,汤平仿佛回到了从前,鼻头一酸,低着头快步上去坐下。
“先吃饭吧。”
王信也没有废话,两人端起碗筷犹如吃便饭似的。
王信不怎么喝酒。
为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汤平他们知道王信的作风,所以平常并不是很喜欢和王信一起吃饭,不过这回不同,正式分开半年,又经历了许多事,特别京城胡同里听到的话后。
安静的吃完饭,王信带着汤平去了书房。
此时。
汤平已经彻底恢复,曾经的感觉又回来了,一切负面情绪都变得无影无踪。
“你来的正好,免得书信里说不清。”
王信一脸笑容。
“什么事?”汤平好奇道。
“我准备扶持薛家大房,和他们的大揽总张德辉已经谈过,其余的事情都好办,大同那边需要你们的关照。”王信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薛东家好大的胆子。”
汤平一下子明白了,愤怒道:“他怎么敢的。”
王信脸色古怪的盯着汤平。
汤平又明白了。
无语的坐了回去,根子还是自己的身上。
汤平有些羞愧,又有些不服,脸色郁开口:“将军以前不是不反对我娶周家的女儿么。”
“谁不爱美人?”
王信摇了摇头。“衣炮弹嘛,把吃了,炮弹打回去呗。”
这说法好。
汤平一下子挺直了腰杆。
王信没有多言。
许多事是无解的。
大明立国后,原来的穷腿子们不也是娶了大户人家的姑娘,反倒是皇室立下了规矩,皇后只能从小户人家中挑选。
“将军你打算怎么办?”汤平觉得自己的事好解决,难的是王信,忍不住关心。
“继续那么办。”
王信没有犹豫。
汤平也摇了摇头,提醒王信说道:“恐怕不像以前了。”
连他都变得举步维艰,很多事情令他气愤,何况到了将军的位置。
“当时就应该听我的,养寇自重,而且咱们又不是真养寇。”汤平有些埋怨,更多是恨其不争,将军有那么多的手段,偏偏一个不用。
“你不懂。”
王信淡然了起来。
养寇自重一开始都不是真养。
努尔哈赤的祖上也曾是大明最忠心耿耿的一支。
所以这一支上疏大明皇帝,想要换个位置更好,资源更丰富,靠近辽东方便互市的位置时,朝廷才轻易的把建州指定给他们居住。
“根不正,必然会有积弊。”
见汤平不以为然,王信郑重的说道。
一件事如果根子不正,哪怕方向是对的,结果最后只会错的更离谱。
只有行的正坐得直。
那么许多事就会越来越好。
因为越是不正,越要要用手段来压制百姓,避免百姓开化。
犹如大清鼓励八旗读书,但是严禁民间百姓读书,谁敢设私学更是以谋逆之罪抄家灭族。
所以洋人敢来传教,让百姓开了眼,看了世界,哪怕明知道不敌,也明知道洋人对大清百姓不感兴趣,只对如何压榨大清国感兴趣,而大清也要开战的。
因为洋人动了大清统治的根基。
王信最担心汤平,因为汤平最没有规矩,也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难道将军就死忠这狗屁朝廷不成?”
汤平不满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