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这么一番鼓舞表态,朱这才满意,而后继续与众将官议事。
商议来商议去,没议出什么好的办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清军就是单纯的兵力不足,战力不精。
看着有两万大军,实则能打的正规军不到两千,就这两千清军战力都参差不齐,还是在于平时吃空饷吃的太严重。
湖广西南都还好些,因为这里时常有苗子起义,但就算如此也就是稍微好些。
真要没人吃空饷,历史上的白莲教不至于能打十年,前后阵亡战死的地方总兵、千总、把总不计其数,甚至还死了好几个提督。
经常打仗的地方,吃空饷都如此严重,就更不用说几乎打不了仗,太平盛世的江南地区了。
反复商议半天,几个清军将官一致认为,应当以守城为先,出城浪战就是送,他们打不过汉贼的,还是固守城池,等待援军方为上策!
朱珪虽然心中深感忧虑,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再派信使出城求援。
此时此刻,寿春总兵李昌贵的大军刚到庐州府。
这货也很懵,明明一个月前宿松县的汉军还只有两千,只能算作汉军的偏师,顶多就是来牵制他们安微的清军。
怎么这才一个月不到,汉军突然就从宿松县一路打到安庆府了,还干脆围困了安庆府城。
朱珪为了以防万一,派去寿州的求援信使,没有透露两江总督在九江大败的消息,只是一味催促李昌贵的寿春镇从速南下救援。
李昌贵不明情况,还以为两江总督的十万大军尚在,所以虽然带着寿春镇主力南下了,但行军速度非常慢,不到二百里的路程愣是能走半个多月,到现在才刚到庐州府。
李昌贵的想法很简单,他知道自己几年的吃空饷下,麾下的将兵压根不满编,战力只能说堪忧。实在没信心跟凶悍的汉贼打仗,就连之前宿松县只有汉贼的偏师两千人,他都不敢去打,反而以防备河南白莲教为由推诿出兵。
现在,既然两江总督就在南边,那完全可以先等总督大军北上回援。
安庆府城被围,总督大人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而他就慢吞吞的行军,反正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朱珪完全没想到,被自己寄予了厚望的援军,此刻都还在庐州府慢吞吞的南下,没有半个月压根到不了安庆府地界。
半个月的时间,安庆府城或许能守得住,但城中的那些商人却是要打不住了。
安庆城中,几家商人正在秘密串联。
带头串联的商人名叫王瑜,这货率先开口说道:“两军交战,民不聊生啊!”
一个中年商人也说:“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继续等下去,不知要打到猴年马月。”
另一商人连忙摇头:“可官府也说了,汉贼围城大军不过万人,反而城中守军逾两万。再加上安庆城中钱粮充足,汉贼怕是很难打得下来安庆。”
那中年商人顿时嗤笑:“这话你都相信?要真打不下来,官军有着优势,为何不直接出城跟贼军接战?反而只能死守,说到底还是打不过罢了。”
又一胖商人趁机插话:“诸位,其实谁能赢并不重要,关键是这场仗必定打的旷日持久,而一旦打成了拉锯战,那我等的损失可就太大了。毕竟,官府可是已经开始收缴我们几家的粮食、食盐,要是打的太久,后果不堪设想!”
胖商人的这番话才算是说到了重点,谁赢了他们不在乎,关键是这场仗不论谁打赢,时间上肯定都会打的很久。
作为商人,他们不怕打仗,就怕仗打的太久,让他们做不了生意,甚至官府还要抢他们的钱财货物。
现在的局面,汉贼和官府,明显汉贼赢面更大。
而且,听说汉贼那边对商人也很是优待,还出台了全新的律法政策鼓励商业。
略一权衡,这些商人决定支持汉贼,不,应该是大汉王师了。
天下局势已经进入到了乱世,到处都有反贼在造反,战报能骗百姓,粮食物价骗不了商人。
这大清估摸着是要顶不住了,还是赶快找个反贼先上船了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