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叔嫂联手
嘉庆快不行了,这条消息并非是汉军情报司部署在北地的细作打探得来。
应该说,这则足以撼动天下局势的消息,早就已经在北京城闹得满城风雨。
先不说嘉庆只是病倒,还没死,就算嘉庆真的忽然驾崩,那消息也不该走漏的这么快。
反而是要严防死守,不能让消息过早的泄露,从而动摇局势人心。
然而,消息还是泄露了,泄露的速度非常快,甚至还在短时间内就传回了北京城。
不光是京师里的普通百姓,就连那些旗人权贵们,都觉得嘉庆可能要没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不是别人,正是嘉庆的“好兄弟”,同样也是曾经与嘉庆争夺过皇位,失败以后又被嘉庆大度委以重任的成亲王永瑆。
后世对于这位成亲王,印象最多的就是极度吝啬,甚至王府的马死了都要秉承不浪费的原则,将马肉烹煮吃了。
有关吃死马肉的故事,还被拍到了影视剧《乾隆王朝》。
当然,实际上的这些吝啬记载,出自有名的野史笔记《啸亭杂录》。
之所以被许多营销号广泛利用,甚至还拍成了电视剧,主要在于《啸亭杂录》的作者很有来头,是跟嘉庆同时期的礼亲王昭梿(代善的子孙)。
不过,这并不说明《啸亭杂录》可信,因为《啸亭杂录》的出书时间,是在昭梿被嘉庆废黜王爵后,万念俱灰之下才开始写的野史笔录。
里面不光写了永瑆吃死马肉,为人暴戾,极度吝啬,还写了纪晓岚狂悖自大,公然怒怼乾隆文化造诣低……等等与正史出入极大的内容。
而且,《啸亭杂录》里面除了昭梿自己以外,剩下的满汉权贵、诸王大臣,几乎全被喷了个遍。
具体是否采信,全看个人自行判断。
不过,满清正史和《啸亭杂录》倒是都记录了永瑆才华横溢,其文才书画上的造诣,甚至能位列满清200多年里的文榜前十。
这还要说到一个多月前,嘉庆听闻关外老家被汉军渡海突袭,急火攻心之下忽然病倒。
避暑山庄内随行的中枢重臣,为了稳定人心,便临时推举了同样随行的成亲王永瑆出面,领导军机处对一些重要紧急的军国要事拿捏决策。
这很合理,成亲王永瑆也是军机处的挂名大臣,平时基本不参与决策,只有嘉庆下旨了才会说几句话,把夺位失败后的明哲保身演绎到了极致。
但现在,机会递到了眼前,永瑆可以说是当场便抓紧了。
反正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军机处名义上的领班军机大臣董诰装聋作哑,作壁上观,而嘉庆的皇后钮钴禄氏,干脆明确支持小叔子永瑆领班军机处。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离谱,但又充斥着合理。
因为嘉庆确实是病倒不能理政(至少短期内难以恢复),而满清又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不可能放任权力真空那么长时间,总得需要一个皇帝、再不济也得是太子亲王来监理国事。
雍正废除了太子制,改为秘密立储,满清已经没有太子。而道光这时才十几岁,嘉庆都是亲政才两年,哪有空跟大臣们表露自己属意谁继位。
道光不能上,那有能力,又有经验,关键名声还不错的亲王,就只有永瑆一人了。
刚好永瑆又是挂名军机处,上手处理军国要事好歹也算名正言顺,也有足够名望能镇住朝中大臣。
关键,这些还有着先例可循,多尔衮和大玉儿嘛!
不过是叔嫂联手,皇父摄政而已。
后面慈禧不也玩了这么一手,跟鬼子六叔嫂联手干翻了咸丰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之后独揽大权主导了“洋务运动”。
皇后钮钴禄氏会跟永瑆联手也不奇怪,哪个后宫妃嫔不想自己的儿子做皇帝?
历史上,嘉庆突然驾崩,满朝文武没找到传位遗诏,皇后钮钴禄氏仍旧决定让道光继位。不是这位皇后大度放得下,纯粹是嘉庆死的太晚了,道光羽翼已经丰满,真要是让自己儿子当皇帝,怕是太后的岗位都要取消了。
现在不一样,嘉庆病倒太突然,皇后钮钴禄氏又是今年刚晋封皇后,正是野心膨胀的时候。亲儿子虽然年纪还小,但排位非常靠前,就排在道光的后面。
只要把道光弄下去,那皇位的竞争压力没人能跟他儿子争。尤其现在的道光也太年轻,正是叔嫂联手搏一把的好机会。
凡事就怕有先例。
多尔衮和大玉儿叔嫂联手,最后是小娃娃福临躺赢做了顺治,未尝他们俩叔嫂联手,不能谋夺皇位龙椅。
永瑆和嘉庆的新皇后钮钴禄氏,这对叔嫂各怀鬼胎,意图效仿顺治朝旧事。
他们先是封锁了避暑山庄,让重病的嘉庆无法与外界接触,接着又以皇后支持和永瑆自己的强势,夺取了军机处领班席位。
原领班军机大臣董诰自请回家养老,但被永瑆驳回,仍旧让其行走军机处。
军机处一应大臣班子全都不动,只超擢提拔了恭阿拉(皇后父亲)为礼部满尚书,原满尚书逢春重病赏假。同时额外赏赐远在外面领兵打仗的英和、刘墉一人一个太子太保加衔,以安定其心。
总之,这么一连串操作下来,大清的中枢班子似乎没动,似乎又变化很大。
军机处中作为嘉庆唯一心腹的王杰(傅森数月前病逝),因为“腿疾”辞官归养,永瑆没有驳回,而是给予太子太傅加衔恩荣。
……
承德这边,避暑山庄忙着搞叔嫂联手,政变夺权。
北京城里的旗人官民,同样快速知道了嘉庆病情,甚至还谣传嘉庆已经快不行了。
避暑山庄里的满清中枢压根来不及辟谣,或者也没那个精力去管京师里的旗人怎么想。
反正,就是一团乱,永瑆想效仿叔嫂联手夺权,但他们的操作太过粗糙。而且也没有多尔衮那么大的权势,满清也不是刚入关那会的草创,所以权力确实夺到了,可暴露出来的问题反而更大。
发给在外领兵打仗的英和、刘墉的太子太保加衔,不能说完全没用吧!
但也是让他们一眼就看出来端倪。
大汉部署在北地的细作,只是捕风捉影将嘉庆可能出事的线报,给送回了南京。
而已经赶往徐州的英和、刘墉,却是敏锐察觉到,嘉庆可能真的出事了,还不简单患病的出事,而是发生了什么关乎到权力政治上的大变故。
徐州,府衙。
现在已经变成了英和南下大军的临时指挥驻地,徐州城防也已全部移交给了江北总督兼江北提督大帅英和。
入夜时分。
“来人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