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全面北伐
康基田的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英和的资历太浅了,比在四川正被张正谟揍的川陕总督那彦成资历还浅,能够领大军在外,还是靠嘉庆的赏识拔擢。
去年又在河南久违大胜了一场,让嘉庆龙颜大悦,破格赏赐三眼翎顶戴。
这三眼翎虽然没什么实际用处,但却是满清文臣的顶级殊荣。约等于上柱国这类的荣誉加衔,满清不到三百年的历史里,三眼翎的授予者屈指可数。
上一个被授三眼翎的,还是福康安福大爷。
可以说,嘉庆连续的恩荣信重,已经让英和打上了嘉庆的政治烙印。
就算英和现在真心投靠实际摄政掌权的成亲王永瑆,那也不会得到信任。反而还会因为背主受到边缘化,并被逐步削除权力。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英和终于相信康基田和铁保的说辞,但他仍旧抱有警惕。
铁保直言不讳:“很简单,英帅唯有拥兵自重,方能保全自身。”
好家伙,如此直白,给英和都差点整不会了。沉默好久方才说道:“本帅是身为大清八旗子,我索绰络氏世受国恩,岂能做出这等拥兵自重,卖国求荣之事?再说,本帅又为什么要与你们合作?”
康基田相互对视一眼,都有些暗骂英和这家伙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
什么索绰络氏世受国恩,索绰络氏虽然出身上三旗,但也是上三旗里的末流八旗,目前的英和就是索绰络氏里仕途官位最为显赫的了。
(辛亥革命以后,索绰络氏主支满人,全部改为索姓。)
而且,英和的后半句才是问题的核心,拥兵自重这种事情,他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干嘛要跟康基田和铁保合作?
康基田忽而笑道:“英帅,下官二人只是建议您拥兵自重,这卖国求荣的事情自然氏不能干的。就算我们要干,那南朝皇帝对我大清和旗人的仇视程度,怎么可能容忍放过我等?史书上又不是没写过,哪怕我们真的立下无数大功,到头来体面些,或许还能混个失足落水、病逝什么的,不体面的……呵呵。”
听到这里的铁保不由微微点头,这也是他愿意跟康基田无条件合作,深夜造访英和的主要原因。
作为大清的漕运总督,还是妥妥的旗人身份,真被汉军抓到了,肯定免不了一死。
死后都无法入土,还得被砍下脑袋变成京观。
汉军前面攻下南方众多满城,对满城展开大屠杀,影响实在太大了。
北方的满人旗人,压根没人敢投降,就连包衣奴才们见到汉军杀来,有条件的不少都会选择殊死一搏。
对此,汉军倒是不甚在意,北方满人愿不愿意投降无所谓,左右不过多费些功夫,而且就算投了,汉军也还是要开杀的。
这不光是汉军内部的军令,也是大汉皇帝下达的圣旨。
凡是见到八旗鞑子,男人都杀,女人孩子(车轮以下)可以赦免留下,但要全部改为汉姓汉名,说汉话。
一年之内学不会的,皇帝不会杀他们,但通通罚入矿区做矿奴。
这属于是在人口、文化双重绝灭满清鞑子这支族群了。
铁保接过康基田的话茬子帮腔道:“英帅,当下之局,万岁爷极有可能已经出事,而成亲王摄政掌朝。英帅作为万岁爷的人,成亲王必然对英帅是不会放心的,所以说句不好听的,英帅若想活命保全自己,只剩拥兵自重这一条路可以走。”
“而今正值乱世,乱世之中,唯有兵权最重!”
“至于英帅说的,为什么要与下官二人合作?因为英帅你无人可用,这数万八旗、索伦精锐,总要有人来替英帅分忧。下官二人不好说什么得力棋子,但好歹也是有用的,可替英帅参谋军务……”
话没说完,英和就忍不住嗤笑一声:“呵呵,分忧?是分这徐州之忧,还是我大清痛失江北之困局?”
对于英和的讽刺,铁保和康基田顿时有些尴尬,他们确实丢地盘丢的太快了。不过眼看英和愿意搭理他们,索性也破罐破摔道:“英帅说的是,下官二人确实大意失江北,但与江北同失的还有皖北、河南腹地,这已经足以说明南朝汉军战力之强悍,火器之犀利。”
“而且……下官二人与英帅也是一样的,下官二人也可以是万岁爷的人!”
最后一句是铁保和康基田提前商量好的说辞,只要大家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那就有着合作上船的机会。
如果他们的政治阵营不明,那英和为了自保,可能真的会跟他们划清界限。
但,二人也可以是万岁爷的人,那就一切都好说了。
铁保和康基田,这两个人虽然败了几场大仗,但基本的军事能力还是有的,就连败的几场大仗,都是输在兵力不足,战力不精等问题上。
把这俩收入麾下,对英和来说并非没有好处。
最主要的是,英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只要给予一定的政治庇护,让二人不被成亲王清算。
……
汉军这边,白楠不久前刚刚打下宿州,并在此建立补给线,北上徐州和杨芳会师。
第二师、第五师主力会师,兵围徐州的汉军兵力,已经接近万人。
而且,不光是刚刚才完成初期北伐战略目标的第二师、第五师主力,南京的大汉朝廷得到北地细作传回嘉庆可能病重的急报消息,甚至于伪清内部都可能爆发权力倾轧。
大汉这边也是终于坐不住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大汉原定的战略计划,是先发动小规模北伐,收复江北诸州,将战线往前推进,打下北伐的前哨镇。
之后再慢慢积蓄力量,等时机成熟后再一举发动全面北伐,将满清鞑虏赶出中原。
然而,北伐这种大规模战争,注定跟寻常战役不能相提并论,不是想打就能打,想停就能停得了的。
一旦真正打起来,那后续就不是你能说的算了的。
除非有一方彻底从中原赶出去,否则只有你死我亡,而不会存在什么和谐共处,平分共治的离谱局面。
更何况,现在的满清本身就已经相当不妙,看似还保有大片疆土,跟大汉势均力敌,甚至还略有超出。但实则核心的赋税重镇、主要产粮区全都丢了干净,就连保有的北方半片也是大半都在打仗、闹饥荒。
说一句穷途末路都不为过。
大汉就算不想打,满清这局面也会逼着大汉决战,不速战速决,满清会被自己内部的起义灾荒给崩到爆炸。
因而,聂宇收到细作传回的紧急情报,彻夜长思了两天,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
北伐,必须北伐!
不是现阶段的小规模北伐,而是对满清发动全面北伐决战!
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不止是满清在步步紧逼,逼着大汉打决战,同样也是世界范围的格局正在迅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