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劳动改造
“她在做什么?”汉娜透过通往后院的纱窗门,好奇看着正顶着炎炎烈日在院中除草的根。
“劳动改造。”
杰克原本言简意赅,见汉娜眨巴着眼睛一副没听懂的样子,只能无奈的做进一步解释。
“一种通过辛勤劳作磨炼意志,达到改变固有错误观念以及赎罪的方式。”
汉娜更加眼神清澈,完全没能理解这家伙在说什么,“我以为她会迫不及待的逃跑或者尝试干掉你。”
“她不会的,根已经被我感化,正在努力重新做人。”杰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昨天他和“机器”的一段对话让根暂时陷入了迷茫期,一大早杰克见她浑浑噩噩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建议她可以去房子后面的菜园里帮自己干活,顺便整理下思绪。
有时候人的期望与实际情况落差太大就会陷入根如今这种状态。
什么电子上帝、人类希望什么的,结果一接触发现自己当做信仰的“救世主”只是个“机器”宝宝,还处于刚刚摆脱蒙昧的状态。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具备自主思考能力,能够分析人类行为的“机器”确实堪称神奇造物,但事实上它距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中算力不足大概是最大的瓶颈,这甚至不是简单堆砌硬件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真正的量子计算机出现之前,“机器”暂时只能以一种类似自我进化的方式对自己的代码进行迭代更新。
而这个速度是极为缓慢的,甚至要远远超出一个人类幼崽从出生到度过青春期,直至初步完成自我人格固定这将近20年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在普通计算、记忆力和逻辑推理这些方面“机器”性能卓著,无人能及。
可在人性认知方面,根据“机器”的自我评估,它的水平大概仅仅相当于一个普通人类幼崽十岁左右的阶段。
芬奇用来构建它底层行为逻辑的基础代码确实牛逼,其逻辑推理能力在算力加成下远超人脑极限。
因为人的大脑脑根本无法做到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以几乎不出错的概率进行逻辑推理,剔除无用信息,然后将所有有用信息以一种逻辑链的形式串联起来。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完美状态下的演绎法。
数学、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高度依赖演绎推理,其中公理和定义是起点,通过严格的演绎规则推导出定理和结论。
而《福尔摩斯系列》小说中表现的“基本演绎法”只是小说家的想象,并非逻辑学意义上的纯演绎推理。
将其放入到真正的社会学范畴,也只有像“机器”现在这样,以一种几乎全方位无死角的方式搜集所有信息,才能最终输出一些关键性信息,即所谓的“有关号码”和“无关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