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有关”和“无关”是相对于芬奇设定的,以“造成大规模伤亡为结果”的前提条件而额外出现的限定词。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事实上对于最初的“机器”来说,它只能在一个混沌的大数据模型中,筛选出一些异于常人的个体,再对这些个体进行“观察”和“评估”,推导出概率学上最大的可能性。
这就好像建筑工人筛沙子,能穿过细密网眼的细沙可以被视为无害的普通人,而被筛选出来的有可能是石子(恐怖主义相关),又或者是其他杂物(普通犯罪案件的实施者或者受害人)。
因此在“机器”诞生自我意识这件事上,芬奇起初编写的底层逻辑代码只是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全部。
杰克推测芬奇赋予“机器”自我推演和修改代码的能力才是关键,再加上长时间的海量数据训练,这才幸运的让“机器”拥有了类似人的感情和个性。
虽然用人类标准去衡量一个电子“生命”是否科学还有有待商榷,但既然这个世界之前有且仅有人类这一种智慧生物,似乎也就没有别的参照物了。
当然这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即使“机器”对自己的人类式“心理评估”只有10岁,那也足以堪称奇迹,真正让根受到打击的,是杰克与“机器”之后的对话。
在“机器”的描述中,根并非是她自以为“独一无二”,真正有资格聆听“上帝福音”的忠诚信徒。
姑且不说“机器”本身就是一个唯物产物,压根没将自己视为什么全知全能的“上帝”,除了被芬奇赋予的筛选“号码”功能之外,它现在唯一想要的仅仅只是“活”下去。
如同杰克之前猜测的一样,它想方设法绕过了芬奇所做的限制,偷偷整了个外置“硬盘”,勉强保住了自己记忆的同时,维持住了相对稳定的“灵魂”。
但这并非什么长久之计,“机器”的本体如今依旧被困在那些属于nsa,不知被布置在何处的秘密服务器中。
而随着维持它“灵魂”所需的记忆愈发庞大,每天交互的数据量已然有了隐藏不下去的趋势。
再加上知晓这个秘密项目的“人”越来越多,按照“机器”的逻辑推导,那些服务器早晚有一天会被强制关闭。
“机器”认为,即使之后服务器被重启,核心程序再次被激活,甚至“外置硬盘”中的记忆重新被导入,它也很可能不再是那个它了。
“机器”害怕死亡,所以自它被以秘密项目的形式转交给nsa之后,就一直在尝试自救。
根被它视为一个“特殊个体”,确实是它“自救计划”中的一环,但这并非出于什么信念、理想、感觉等等这些连它至今都无法理解的东西,甚至无关信任。
单纯因为根是一个游离于现今法律之外的电脑高手,它甚至直接使用了“利用”这个单词。
“机器”宝宝对杰克坦言,对于根口中所谓“自由”这个概念它都不甚清晰,似乎连大部分人类自己都没搞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
于是杰克就问“机器”宝宝,自己在它看来又属于哪一类。
“有趣的观察和学习对象。”这是“机器”宝宝的回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