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政的话,让卫王越听越心惊。
这一段儿,把人名换一下,把世家大族换成江南势力,那不就是: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吗?
看着愣神的卫王,齐政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当然,如果完全按照玄武门的路子来,这过程着实粗糙了些,以至于李世民这等千古一帝的功绩,却仍旧始终背负着杀兄囚父的指责。”
“所以,殿下方才所言的陛下是想暗示你带兵重演玄武门的想法是不可能的,陛下不会让殿下担负如此的污名,同时殿下也没有如唐太宗当年的声望和根基,如此行事,必引动荡。”
卫王听到这会儿,联想到最近的发生的种种事情,终于福至心灵,“你的意思是,父皇想让楚王兄先动手,然后再由我来拨乱反正?”
齐政缓缓点头,“殿下先动手,得位不正,便难以服众。而如果是楚王率先动手,背下政变的全部罪责,殿下再出手匡扶社稷,剿杀反贼,那殿下登基便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而且陛下也可以有十分充分的借口,趁机肃清江南势力,届时,恐怕只有极其冥顽不化的才敢反抗这等雷霆天威。”
卫王深以为然地缓缓点头,终于明悟,“父皇要给我兵权,剿匪是名,趁机掌军才是真的。”
齐政嗯了一声,“其实,这个念头,在下前两日便有所猜测,但并无证据,故而实在不敢妄言。”
“但今日,殿下进宫这一趟,带回来的言语,这本书,以及殿下即将到来的任务,都为这个猜想提供了旁证。”
“陛下说,殿下不是秦王,只是卫王。或许实则就是暗示殿下,要做武德朝的秦王,不要止步于天德朝的卫王。”
“陛下说,以殿下的本事、心性,好好当一个镇守边疆,护卫江山的王爷,绰绰有余。实则就是在暗示殿下,他对殿下的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带兵王爷而已。”
“至于刘关张的兄弟情,那只是个幌子,实则就是在告诉殿下,要团结一切自己能团结的力量,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至于最后那句再看看殿下,是因为,这一局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凶险无比,便是陛下,也可能有把握不住的可能,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
卫王缓缓点头,补充道:“最后父皇说的,让我早些动身,多一日,便多一分胜算。显然不是针对区区太行山的贼寇而言的。”
齐政认可地嗯了一声,轻轻点着桌面,“就眼下的局势,让齐王就藩,让殿下离京,实则都是在造势,同时助长楚王极其麾下的心气,当心气强到了一定程度,陛下又不愿意放权时,楚王就算能等,他手底下的人也等不及。”
“给殿下兵权这一步,则是对我们这个猜测铁打的实证。如果陛下真的想让殿下去坐镇边疆,那就直接扔到一个边军主帅麾下,做个副将,既能熬资历,又能保证军权不失。但偏偏给了殿下兵权,却又让殿下就在距离中京并不远的太行山剿匪,这不就是既能瞒天过海,又能以备不时之需的后手吗?”
“一旦有需要,凌岳将军防御宫城,巡防营都督是定国公和安国公的底细,二人联手便可控制巡防营,殿下再引精骑悄然入京,则大事可成!”
“咱们之前不是还在揣测三位老人如今齐聚中京是为了什么吗?试想一下,一旦中京动荡,有这三位在,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
听着齐政的分析,卫王的心,陡然澎湃了起来。
原以为已经山重水复,无路可走的局面,没想到经过齐政的一番分析,竟然有着这样的柳暗明!
看着卫王脸上难以抑制的亢奋,齐政微笑道:“殿下,这只是布局,能否实现还得看我们的共通努力啊!”
“比如,这当务之急,就是得装”
卫王的脸,悄然一垮,整个人露出一股穷途末路的颓丧,看着齐政,“是这样吗?”
齐政微微一笑,竖起了大拇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