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为鲁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他没想到,自己的后代子孙们,却把鲁国搞得一团糟,各种“么蛾子”层出不穷。
先来说说“隱桓之事”。鲁惠公去世后,本该是太子息姑即位,也就是鲁隱公。这鲁隱公也是个实诚人,觉得自己的弟弟允还小,就想著先替弟弟代管国家,等弟弟长大了,再把君位还给他。
可谁能想到,这一好心,却惹出了大祸。鲁国的大臣羽父,是个野心勃勃的傢伙,他想討好允,就跑去跟鲁隱公说:“主公,您当国君当得好好的,干嘛要把君位让给弟弟呢?不如我帮您把允杀了,永绝后患。”鲁隱公一听,嚇得赶紧说:“不行不行,我只是暂时替弟弟管理国家,等他成年了,我就会把君位还给他的。你可別乱出主意。”
羽父一听,心里就慌了,他怕鲁隱公把这话告诉允,自己就完蛋了。於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又跑去跟允说:“允啊,你哥想杀了你,自己当国君呢。你可得小心点。”允信以为真,对鲁隱公起了杀心。
公元前 712年,羽父派人杀了鲁隱公,拥立允为国君,也就是鲁桓公。这一场兄弟相残的悲剧,让鲁国的政局陷入了混乱,也让鲁国的百姓们对国君的信任大打折扣。
再看看“庆父之乱”,那更是把鲁国搅得鸡飞狗跳。鲁庄公在位的时候,他的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倒是他的宠姬生了个儿子叫公子般。鲁庄公去世后,公子般即位。
可这公子般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就被他的叔叔庆父盯上了。这庆父,是个野心勃勃的傢伙,一直想自己当国君。他和哀姜私通,俩人臭味相投,就想著把公子般干掉,立哀姜妹妹叔姜的儿子公子开为君。於是,庆父找来公子般的仇人犖,指使他杀了公子般。可怜的公子般,就这样成了权力斗爭的牺牲品。
公子开即位后,也就是鲁閔公,可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庆父和哀姜还是不满足,又密谋杀掉鲁閔公,想立庆父为君。鲁閔公二年,庆父指使卜齮杀害了鲁閔公。这一下,鲁国的百姓们可都愤怒了,纷纷指责庆父的恶行。齐国也看不下去了,陈兵边境,对鲁国施加压力。庆父见势不妙,只好逃亡到莒国。
后来,季友拥立公子申为君,也就是鲁僖公。鲁僖公派人去莒国,把庆父押回鲁国。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在半路上就自杀了。这场“庆父之乱”,持续了好几年,让鲁国元气大伤,国力一落千丈。
除了这些內乱,鲁国还面临著外部的压力。齐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一直对鲁国虎视眈眈。齐国凭藉著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时不时地就来欺负一下鲁国。楚国也不甘示弱,经常派兵攻打鲁国,抢夺鲁国的土地和资源。
在这种內外交困的情况下,鲁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逐渐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