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庄公这一死,可就像是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系列的麻烦事儿接踵而至。太子完顺理成章地继位,成了卫桓公。这卫桓公,本想著能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国君,可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州吁,却像是一颗隨时会爆炸的炸弹,让他的国君之路充满了坎坷。
这公子州吁,打小就被卫庄公宠坏了,性格骄横跋扈,满脑子都是野心。他特別喜欢军事,整天舞刀弄枪的,卫庄公不但不制止,还让他带兵。上卿石碏一看这情况,心里就著急了,赶紧跑去劝諫卫庄公:“主公啊,我听说爱自己的儿子,得用道义去教育他,不能让他走上邪路。公子州吁现在这么受宠,又喜欢军事,您要是不加以管束,以后肯定会出乱子的。要不您就乾脆立他为太子,要是不立,就別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不然,这祸根可就种下了。”
卫庄公听了,却满不在乎地说:“小孩子嘛,喜欢玩闹很正常,他喜欢军事,就让他去带兵,锻链锻链也好,能有什么乱子?”石碏见卫庄公不听劝,心里暗暗叫苦,他知道,这卫国怕是要不安寧了。
果不其然,卫桓公一上台,就感受到了公子州吁的威胁。这公子州吁,仗著自己有点兵权,根本不把卫桓公放在眼里,整天在朝堂上指手画脚,还和一帮狐朋狗友勾结在一起,试图篡夺君位。卫桓公实在忍无可忍,在继位的第二年,就找了个藉口,把公子州吁的兵权给夺了,还把他赶出了卫国。
公子州吁这下可恼羞成怒了,他发誓一定要夺回属於自己的东西。於是,他逃到了国外,开始四处结交那些和他一样对现状不满的人。其中,就有郑国的共叔段。这共叔段,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他一直覬覦著哥哥郑庄公的君位,结果叛乱失败,逃到了共国。公子州吁和共叔段那是一拍即合,都想著怎么报仇雪恨,夺回自己的权力。
公元前 719年,公子州吁觉得时机成熟了,他纠集了卫国流亡在外的人,组成了一支叛军,偷偷潜回卫国。他趁著卫桓公不备,在一次祭祀活动中,突然发动袭击,杀死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史称卫前废公。
这公子州吁虽然坐上了国君的位子,可他心里清楚,自己这国君之位来得不正,卫国的百姓和贵族们都不服他。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决定发动战爭,转移国內的矛盾。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国。因为他和共叔段关係好,要帮共叔段报仇,顺便也能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
於是,公子州吁联合了宋、陈、蔡三国,组成了四国联军,浩浩荡荡地向郑国杀去。这四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郑国的都城新郑。郑庄公一看这情况,心里也有点慌了,他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討论了半天,最后郑庄公决定,採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先拖垮联军再说。
这四国联军在新郑城外,又是叫骂,又是攻城,可郑军就是坚守不出。就这样僵持了五天,四国联军的粮草渐渐不够了,士气也开始低落。公子州吁一看这情况,知道再打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只好下令撤军。
这第一次攻打郑国,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但公子州吁觉得,自己已经向卫国的百姓和贵族们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他的威信应该能有所提升。可他万万没想到,卫国的百姓们对他的不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严重了。因为这场战爭,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还让很多百姓失去了亲人,他们对公子州吁的怨恨,已经达到了顶点。
公子州吁这下可著急了,他赶紧找来自己的亲信石厚,商量对策。石厚说:“主公,我看咱们还是得想办法让周天子承认您的地位,只要周天子承认了,百姓们就不敢不服了。”公子州吁听了,觉得有道理,可他又犯愁了,怎么才能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呢?
石厚想了想,说:“我听说陈国和周天子关係很好,咱们可以先去陈国,让陈桓公帮咱们引荐。”公子州吁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於是,他就带著石厚,前往陈国。
可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石碏的计谋。这石碏,虽然已经退休在家,但他一直关注著卫国的局势。他对公子州吁的所作所为,那是深恶痛绝,早就想除掉他了。这次,他故意让石厚给公子州吁出主意,去陈国朝覲周天子,其实是想借陈国之手,除掉公子州吁。
公子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陈桓公给抓住了。原来,石碏早就派人给陈桓公送了信,把公子州吁弒君篡位的事情告诉了他,还请求他帮忙除掉公子州吁。陈桓公一向痛恨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於是,他就答应了石碏的请求。
公子州吁和石厚被抓后,石碏派人到陈国,把公子州吁给杀了。石碏为了国家,连自己的儿子石厚也没放过,他让自己的家臣杀了石厚。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义灭亲”的故事。
公子州吁的这场叛乱,从他弒君篡位,到最后被杀,仅仅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他的野心,最终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场叛乱,也给卫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让卫国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