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农家,却不喜劳作,整日游手好閒,在乡里四处晃荡,活脱脱一个“混混”形象。
早年的他,常带著一群狐朋狗友到处吃喝,自己又没什么收入,蹭饭便成了日常操作。
有一回,刘邦又领著他那帮朋友去大嫂家蹭饭。
大哥刘伯在世时,对这个弟弟还挺包容,每次刘邦来都好酒好菜招待。
可大哥一走,大嫂独自拉扯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经得起刘邦这么折腾。
那天,刘邦一行人刚到门口,就听到厨房里传来“嘎吱嘎吱”的刮锅声。大嫂扯著嗓子喊道:“没饭啦,都刮锅底了,你们下次再来吧!”朋友们一听,面面相覷,这饭看来是蹭不成了,纷纷告辞。
刘邦心里纳闷,走进厨房一看,好傢伙,锅里还有不少饭呢!他这才明白,大嫂这是故意撵他们走。这一下,刘邦可丟了大面子,心里那叫一个气,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多年以后,风水轮流转,刘邦一路开掛,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登上了皇位。这当了皇帝,自然要论功行赏,分封诸侯。
刘邦把自己的兄弟子侄们都封了个遍,二哥刘仲被封为代王,异母弟刘交封为楚王,侄子刘濞(二哥家的)封了吴王,堂兄刘贾成了荆王,就连远房亲戚刘泽也捞了个营陵侯。
可唯独大哥刘伯的儿子刘信,一直没被封。
刘太公满脸忧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迈著略显蹣跚的步子,急匆匆地找到刘邦,语重心长地说道:“儿啊,你大哥去世得太早了,就留下这么个孩子,孤苦伶仃的,你咋能把他给忘了呢?你这当叔叔的,可得有点心吶。”
刘邦一听,嘴角微微一撇,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的神色,开口说道:“爹,我咋能忘呢,我心里一直记著呢。可您是不知道,就是他娘当年做事太不地道了,那些事儿我一想起来就心里膈应得慌,实在是有点难以释怀啊。”
不过,刘太公毕竟是太上皇,他开了口,刘邦也不好太不给面子。
过了两年,还是给刘信封了个侯,可这封號就有点意思了,叫“羹頡侯”。啥意思呢?就是用勺子刮锅底,明摆著是在记恨大嫂当年刮锅撵他们走的事儿,这报復心也是没谁了,搞得大嫂和刘信被天下人耻笑了千年。
这事儿也成了刘邦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被后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这一堆被分封的刘氏宗亲里,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刘邦的异母弟刘交,也就是楚元王。
他和刘邦的关係可不一般,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刘交那可是出了不少力,而他的后代,也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又是一段怎样精彩的故事呢?咱们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