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木瓜丝和软薑的市场需求已经很大了,苏渺计划要做產能布局优化。
之前,在小胖哥的帮助下,她购入了两条自动包装的流水线,告別了纯手工包装的阶段,生產效率有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她要將木瓜丝和软薑的生產线完全分开,今后邕城作坊只负责生產软薑,而村里的厂子进行木瓜丝的全流程生產。
木瓜园经歷了扩充了两次,连成了很大的一片木瓜林。
在保证自有原材料种植的同时,对外收购木瓜的方式也並没有变。
长期以往,本村和附近村民们,因著这个生意,自觉地在閒置土地上种植了木瓜,这样一来,可供给够苏记的木瓜是十分充沛的了。
既然生產流程发生改变,那么工作间也要进行调整。
村厂工作区分为木瓜清洗间、切丝间、晾晒场、备用烘乾间、醃製间和包装间,其中切丝间和包装间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之后苏渺还会对其他环节再进行升级。
作坊里,拆除了原木瓜醃製车间,与熬间打通后面积扩大一倍,新增 8 组传统灶台。
虽然小胖哥说找到了一种可以自动加热和搅拌的机器,但是苏渺还是决定保留传统的灶台大锅,用人工熬的方式才对得起“传统”两个字。
桂区是產大省,他们又是寧县人,小胖哥的叔叔已经调回寧县厂做厂长,他们可以直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到大量的原料。
產量要提升,人手就必须充足,在原基础上,村厂和作坊各扩招3名员工。
新来的员工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才能真正进入到生產环节。
在村厂,负责二伯母带著新人穿梭在各个工作间。
清洗间里,水流哗啦啦地冲刷著木瓜,老员工手把手教新人如何挑选优质木瓜,剔除有瑕疵的部分;
切丝间的半自动化机器嗡嗡作响,新员工好奇地看著传送带將切好的木瓜丝送出来,老员工则耐心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和简单的维护方法;
晾晒场上,大家一起將木瓜丝均匀铺开,感受著阳光和微风的轻抚,老员工分享著判断晾晒程度的经验:
“看这木瓜丝的顏色变深,水分蒸发,摸起来不黏手,就差不多了。”
作坊这边,熬工作间里飘出阵阵香甜的气息。
老员工们围在传统灶台上,一边搅拌著锅里翻滚的浆,一边给新员工讲述熬的诀窍。
“火候很关键,火太大容易焦,火太小熬不出味道。你们看这色,要熬到琥珀色才好。”
新员工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著锅里的变化,时不时拿起大锅铲学著搅拌。
培训期间,苏渺也没閒著。
她每天都在村厂和作坊之间来回奔波,查看生產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
產能提升的同时,苏渺更加注重產品质量。
她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测標准,从原材料的验收,到生產过程中的抽检,再到成品的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