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太尉下场
报纸上对洛阳治安的批评文章都已经发表了,木已成舟,张禹此时的追究並不是真想做什么,而是討价还价,这毫不奇怪,他是百官之首,发现一个极有价值的新舆论工具,甚至可以说是政斗工具,不指望控制在手,但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荀淑这边,此时实际上相当心虚,寇家目前的大战略是低调谨慎,避免影响到平原王的上位,可报纸一上来就捅了河南尹和洛阳令,虽然说这是寇淑指示的,但他还是担心引发朝野上下的攻击,这就需要一个大人物挡在前面。
所以荀淑主动提出交易,愿意让张禹的次子进入报社,张禹达到了自的,也就不可能再盯著不放,说出了下不为例的话,而有了三公的支持,《洛报》也就彻底站稳了脚跟。
不过张禹作为东汉帝国的最高层,在看出《洛报》的价值后,他第一反应並不是办报纸,东汉帝国的控制力有限,盐铁专营都取消了,国家不爭民利,想搞官方报纸,或许报纸管理机构,哪怕皇帝支持,群臣还要討论一番,张禹不会主动去做出头鸟。
《洛报》发表他的文章,他的儿子被安排到《洛报》,这个时候搞出官方报纸,他未必抢得过他人,那还不如继续支持《洛报》。
他更多的是担心,《洛报》虽然有好的一面,但也有可能成为威胁,若是报纸上登载蛊惑人心的非法消息,岂不是乱了套。
荀淑则认为朝廷不用担心,目前民间办报並不容易,为了能够搞出合適的印刷技术,寇氏费了不少代价,《洛报》和《格物学报》的印刷都在寇家庄园中,由寇氏僕婢印刷,別人想迅速搞出来也没那么容易张禹听完满意的点点头,原来格物学者们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既然现在处於市场空白期,那自然要迅速树立《洛报》的威信,所以张禹直接指示荀淑多出几期报纸,虽然张禹没说,但荀淑也知道要吹捧一番张禹,也要登载张曜的诗歌。
荀淑告辞离开,而张禹的门客则提出了一点,此举会不会让人以为是党附外戚?张禹摇摇头,“吾分管太常卿,自会稟告陛下前因后果!”
“陛下当会支持《洛报》,只是仆担心土人若是迟迟不能出版新报,必然会有异议,或与太尉不利!”
张禹当然明白,不过他在士林的声望並不是很高,他凭什么要在意士林的感受,他是大汉太尉,是百官之首,他有自己的决断,那些经学家又能奈他何?他一个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根本不需要太过在意那些人!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与葡淑交谈后,张禹立刻决定让属更前往河南尹和洛阳令询问有关事务,虽然他不分管刑狱,但报纸属於太常管辖范围,他作为太尉分管太常卿,看到这种事情,自然要问一问河南尹和洛阳令,这也有利於扩张他的政治影响力。
同时他也决定召见虞翊这个负责搞评论的土人前往太尉府,张禹要询问一番,不仅仅是询问《洛报》事,他也想问一问第二版那几篇文章。
主要是考察,若是虞翊表现不好,张禹理所当然的派人加强《洛报》,理由也很充分,涉及到五经诸般事,没有一定的才华压不住阵。
当然了,若是虞翊表现出色,张禹作为可以开府的太尉,可以直接徵辟人才,哪怕徵辟不成,也会加深与虞翊的关係,可以说左右都不吃亏。
与此同时,张禹也按照惯例,给皇帝刘肇写了一份奏报,说明《洛报》一事以及他的诸般应对,肯定要澄清一番,总不能让皇帝以为他和寇氏外戚有什么私下的勾当。
太尉这么一下场,也让《洛报》事件变得更加热闹,2000份《洛报》对外发卖,没过多久就卖光了,先是太学那边喊著不够,然后是洛阳各里也喊著缺乏,
虞翊等人自然十分高兴,这一把名气是彻底打出来了。
就在虞翊等人决定下一次准备五千份之际,已经有士人根据报纸上的地址跑到了永和里《洛报》所在地投稿,这个世界聪明人永远是非常多的,虞翊等人最喜欢的就是这样反应迅速的聪明人,他亲自接待了第一个过来的应槐。
所谓轿子,人人会抬,交谈时听说是撰写评论的虞翊,与他交谈的士人应槐肃然起敬,一边讚誉虞翊等人文章写得好,又讚嘆格物学者贡献很大,一边又遗憾当初考试没过关,没办法进入广成苑为国效力。
应槐事实上並没有参加一开始的招考,他没当回事,不过隨著格物学崛起,
广成苑的格物学者一个个得了平原王国郎,在听说可以时不时接触朝廷高层,应槐的大腿差点都拍肿了,当初怎么就没留心呢!
这段时间,他格外注意收集格物学的著作,也注意到逻辑学对诸家学说的衝击,他也没閒著,採用逻辑学的思维模式,写了几篇文章,准备投到《格物学报》。
今天一看到《洛报》,他立刻就反应过来,投什么《格物学报》,要投就投《洛报》,只要被採纳,立刻就出了名。
虞翊翻看应槐的文章,发现文采一般,分析的也不算太好,怪不得此人没什么名气,不过文章不好可以修改,这样的聪明人一定要接纳,所以虞谢收下了文章,但又表示需要修改,不会迅速发表,建议应槐留在寇家修改,顺便可以参与格物学者討论。
应槐自然求之不得,连连拜谢,也就在两人交谈时,太尉张禹派来的属吏召见,应槐羡慕无比,他眼巴巴的看著器宇轩昂的虞翊坐上太尉派来的车,心中暗道:“大丈夫当如是,某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次机会!”
虞翊来到张太尉的府中,张禹坐在上首位置,太尉府长史史十余人坐在两侧,虞翊等坐在下首接受询问,张禹知道虞翊曾被举为顺孙,又精学《尚书》,
所以简单说明了召唤的意图后,就从虞翊最擅长的《尚书》开始问起“
《尚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唐虞以迄春秋时代圣王贤臣以仁德为核心的政治理念、政治言教及其政治实践,而且《尚书》同样分今文和古文两派,而今文派又衍生出欧阳和大、小夏侯三个系统,可以说非常复杂。
其涉及的东西又格外多,天文历法、舆地形势、疆域划分、物產贡赋、宗教礼仪、人伦规范、家国制度、律令典刑、职官序列、礼器用物、王朝谱系、歷史事件等等全部都涉及到了。
虞翊號称精学《尚书》,不仅仅要理解《尚书》,还要了解涉及的东西,所以他到底是真精,还是假精,只要问一问《尚书》就能看出来。
这一问就从下午问到了掌灯时分,大汉太尉张禹非常吃惊的发现虞翊竟然是天下罕见的奇才,他手下的长史史连续询问了八个难题,他竟然都能很好的回答。
一看虞翊竟然这般出色,张禹亲自下场,连续询问了五个他认为与大汉治理有关的高难度问题,虞翊同样对答如流,张禹十分高兴,此子果有才学,窝在寇侯府可惜了,当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