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贡品
刘庆的身体慢慢变凉,可皇帝却还是抓著不放,邓绥没有说话,看了一眼中常侍郑眾,这个时候只有郑眾能说话,郑眾不负眾望,开口了,“陛下节袁—.”
“下去,都下去,全部都下去!”
平日脾气比较好的皇帝刘肇突然间发怒,行宫中的太医,还有其他宦官、侍女们惊恐无比,纷纷行礼后,往后倒退著迅速离开,若是被盛怒中的皇帝处置,
那就太冤了!
邓后、郑眾自然不可能离开,他们十分不放心,皇帝倒也不可能对他们发池怒气,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都下去吧,朕要静一静!”
邓后终於忍不住开口了,“陛下,清河王乃是一代贤王,他早早过世,属实是我朝之大不幸,臣妾以为此时最重要的还是办好清河王的身后事,可与一美諡,同时效东海恭王先例,封清河王两子为王,五女为小国侯!”
光武帝刘秀当年先废后,太子刘疆变成了庶长子,无奈之下,只得主动辞去了太子之位,汉明帝继位的当年,刘疆病死,汉明帝以非常高的规格安葬了这位先太子,两个儿子一继承王位,一封郡王,三个女儿被封为小国侯。
按理说,刘庆不是谦让的太子,而是汉章帝废的太子,现在又不是开国之初,需要注意南阳系和河北系的合作,此时按照常规模式处置后事就行了,但邓后心里很清楚皇帝对兄长的內疚之情,所以主动给皇帝背锅,提议超规格处置后世。
未来就算外臣嘰嘰歪歪,皇帝也可以推到她的身上,这般给出超格的待遇虽然有可能影响到她的名声,但却非常有利於巩固她的地位,皇帝这么讲外戚的平衡,恰恰说明对她不放心,她必须想尽办法获得皇帝的信任邓后这么一说,刘肇才终於从丧兄之痛中反应过来,他擦了擦眼泪,下令隨行的官员研究清河王的諡號,一定要给美諡,同时下令以超过普通王爷的身份给予相应的丧葬费,赐钱三千万,布三万匹。
皇帝又下令分清河国为二,封刘庆二子,但並没有如邓绥的提议那般两子封王,女儿封小国侯,而是按照常规老二封王,老三封侯,至於五个女儿並没有提及。
皇帝做完决定后,给邓绥和在场的侍中、中常侍等人做了一个解释,不能为一人之私败坏国家制度,看到刘肇不再仅仅是痛心丧兄的弟弟,而是逐步恢復了皇帝本身,在场眾人也终於放下了心。
不过邓绥等人並不知道,她的提议让皇帝忍不住想起了养母竇太后的母亲混阳公主,阳公主是刘疆的长女,也是小国侯,就是她心有不服,养出了竇氏兄弟和竇后那等狠辣的皇后,所以刘肇一下子清醒过来,哪怕心中有一些內疚,也不能破例,一个不小心就是给子孙埋祸不过或许越是如此,刘肇內心的痛苦就越深,他虽然贵为皇帝,可父母早死,又废了皇后,新立的邓氏又是一肚子心机,两人根本没办法交心。
而与他感情很深的两位兄长陆续过世,他与后面申贵人所出两子年龄有些差距,就算有感情,也就那么回事·
此时的他可谓是孤家寡人,或许唯一能够给他一些安慰的就是儿子刘胜,这孩子虽然有些先天不足,但却充满著纯孝之心,皇帝想起了儿子,也该回去了,
不能再拖了!
由於刘庆死在半路上,皇帝刘肇下令加快行程,农历十一月中旬到达洛阳后,皇帝亲自主持刘庆的葬礼,一直忙乎到十二月初,然后皇帝也病了,连续取消了几个朝会!
南阳和洛阳相距也就六百里左右,皇帝这一趟出巡时间並不长,也就两个多月,不过这一路上旅途劳累,事务繁忙,加之清河王去世,皇帝心情不好,这段时间一直鬱鬱寡欢,自然就有些扛不住,事情刚忙完,也就病倒了。
不过皇帝这一病,可把大臣们嚇得不轻,去年就病过一次,今年又来,你才二十多岁,身子骨也太虚了,而每每这个时候,自然就有大臣认为有必要册立太子..—.
不过寇家態度还是一贯的,不愿意下场干这种活,主角不愿意下本,重臣们在摸不清楚皇帝心思的情况下也不会主动做什么事情,此时常规的做法自然是让小官员们冲在前面,皇帝动心了,再跟进,就这样,一个年青的郎中给皇帝上了一封奏摺,建议册立太子。
尚书令黄香得到消息后,立刻让人將奏摺送入宫中,皇帝虽然身体不適,但也只是感到没到十分糟糕,臥床不起的地步,经过太医几天的调理,皇帝已经恢復了大半,只需要在修养几日就好。
身体有所好转,皇帝就关心国事,他让小黄门读给各种奏摺听,不过当他听到一封奏报时,就下令召见平原王夫妻,同时询问皇后应该怎么处置。
皇后的回答很乾脆,“边远地区进贡珍奇的美味,本是用来供奉宗庙,如果因此造成伤害,岂是爱护人民的本意,不能再接受这样的贡品!”
刘肇笑著点点头,“皇后贤德,朕就知道皇后会这般回答!”
这些天,寇淑和平原王每日都过来问安,往往要盘桓好久,皇帝担心儿子被传染了病气,都会赴他们离开,所以当闻听皇帝召见时,寇淑有些奇怪,上午才刚请安,皇帝还说下午不用再过来了,怎么这会又召见了?
寇淑一边让小黄门稍候,一边看了一眼小宦官孙诗,现在平原王的希望非常大,小黄门也不敢得罪,加上寇淑对他们一向大方,他自然偷偷透露了。
原来皇帝看到的奏摺和上贡有关,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始,交州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龙眼、荔枝,过程十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