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幕僚
张衡返回到车骑將军府,邓鷺正在和接受他徵辟的杨震、朱宠和李部交谈,
这三人都是在野的士人领袖,也都是关西人,来到洛阳后,三人走得比较近,迅速变成了车骑將军府土人的领袖人物。
三人之中,邓鷺最喜欢的是李部,李部通晓五经,长於《河洛》风星,他可以將星相与现实政治联繫在一起,所出策略都很得邓鷺的认可,所以邓鷺相当倚重他。
而对杨震和朱宠这对好友,邓鷺相对更加喜欢朱宠,朱宠不仅通经,军事上也有一套,邓鷺作为將门之后,自然也学过军事,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有没有本事,自然看得出来,他自然对朱宠另眼相看。
相比较而言,他对杨震的看法就差一些,这一次杨震出仕,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杨震在洛阳一段时间后,返回到老家弘农。
在一次讲课休息时,有儿只冠雀衔了三条鱼,飞棲在讲堂前面,主讲之人拿著鱼说:“蛇,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徵,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
就在这一次讲课后没多久,邓鷺徵辟杨震为茂才的使者来到了弘农,五十多岁的杨震接受了徵辟,邓骂作为始作俑者,听说之后,多少有些异样,皇后评价的还真没错·—·
虽然心里这般想,但邓鷺还是很给杨震面子,他一来就变成了《京报》和相关刊物的总编辑,杨震也干得非常不错,很符合邓鷺的想法,当然了,杨震和门生也从中获利巨大,这自不待言,这本身就是一次交易。
邓鷺从宫中回来,找了三人过来,说起了宫中討论的三件事,首先自然是袁敬返乡和御史弹劾其兄之事,宫中討论时並没有肯定的意见,邓想了解这三位土人领袖的说法。
袁家出自豫州汝南,与南阳士人接触较多,而南阳士人又和邓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繫,所以邓骂的想法还是等一段时间,就招袁为议郎,然后让他出外为官,至於袁京,那是更没必要碰。
但出乎邓鷺意料的是,这三位土人领袖都对袁敲都不是很感冒,大汉的关西土人和关东士人之间总有些疙疙瘩瘩,更重要的是,这三位借看邓氏崛起,而袁氏则坚持一贯的做法,与执政外戚不对付,很自然的,袁氏对接受徵辟的三人也不是很客气。
此时这三位已经投奔邓氏的土人领袖和袁氏已经不仅仅是地域之爭,学术之爭,更是利益之爭,所以三人都劝说邓鷺谨慎,邓鷺虽没有把寇淑评价士人的言语告诉三人,但也透露皇后说过不会在意。
李頜则摇摇头,“君侯,皇后虽幼,但天纵奇才,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言未必一样,君侯既有意与寇氏交好,又何必做这等嫌疑之事,惹皇后不快呢!”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邓鷺想起了宫中交谈种种,有些沉默,他何尝想启用袁敞,但他还是不愿意与袁氏,更准確的是其背后庞大的士人集团出现摩擦,凭白增加执政的阻力,他骨子里还是想做好人,最好是谁都不得罪。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杨震比较了解邓鷺,知道他有些优柔寡断,想了想,
就把这段时间,洛阳一些报纸关於孟氏《易》的爭议告诉邓鷺,暗示太尉徐防在《周易》的解读上与袁氏有矛盾,而且矛盾不小。
《易经》晦涩难懂,不同家学的解读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相互之间,撕逼不断,而《逻辑学》出现后,事情就更复杂了,有学者认为《易经》中隱含著各种数理,很符合逻辑,也有人认为《易经》违反了同一律,毫无逻辑。
虽然存在著种种爭议,但《易经》因为其特有的模糊性,大家都说不清楚,
又因为与汉廷鼓吹的纬之说有千丝方缕的联繫,所以真正冒出来质疑《易经》
经文的不多,大家撕逼的都是各路名家的解读。
由於袁敞得罪了皇后,又有徐防在背后推波助澜,所以质疑孟氏易的文章不少,袁氏的解读也被找出了一堆问题杨震的言下之意是袁敞的麻烦一大堆,短时间未必有精力考虑仕途的事情,
而且你拉袁敲就有可能与参尚书台事务的徐防出现矛盾,这难道是你希望的吗?
邓鷺闻言也不再说了,既然这三位都不喜欢袁氏,万一袁氏身后的人说什么,这三位总会站出来为他说话,如此一来,就变成了土人內战,与他並无关係,有別人说起,他就可以说是三人的建议,矛盾就推卸出去了!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进一步释放奴婢,邓鷺询问三人对寇淑的意见,这三个人虽然名气很大,但仕途刚刚起步,財富也不是很多,他们家中的奴婢並不多,
而作为士人领袖,他们天然支持释放奴婢,认为这是很有德行的表现。
所以他们都选择了支持,其中以朱宠的態度最为坚决,朱宠认为要加大力度,被释放的奴婢要么安排到南方屯垦种植永元稻,要么种植,要加快推广的速度,这两样可以极大的改善黔首饥寒交迫的局面分析时,杨震认为如果这一次释奴不涉及到胡夷奴婢问题,虽然可以获得幽州、并州、雍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这七个州不少的支持,但也会造成后遗症,大量汉人奴婢被释放后,奴婢价格上涨,肯定有不法之人要掠夺四夷为奴婢,很容易產生边患。
这个问题邓绥和邓鷺都知道,不过两人都选择了漠视,释放奴婢是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好事,他们做了,利国利民,很有利於声望,但这件事阻力很大,他们又不希望与各路地主豪强矛盾激化,要想成事,开一个口子是必然的。
就算出现了叛乱,邓绥和邓鷺也不在乎,汉军强大,出现了就镇压唄,邓鷺正想著立下军功,好提升威望,要不然如何压制群臣李部窥探到邓鷺的心思,他却相当担心,汉中虽然很早就是汉地,但汉中盆地周边的大山上有很多羌胡,幽凉等地的豪强也掠夺了不少羌人为奴婢,现在汉羌矛盾不小。
若是朝廷决议释放汉人奴婢,却无视胡人奴婢,矛盾必然激化,万一引发了战事,虽能够镇压,但总不是百姓之福,不过他也没有劝说,毕竟释放奴婢总是对的,而邓鷺现在的位置又不稳,他需要功劳。
邓鷺大喜,把先报纸製造舆论,然后招郡三老开会討论,最后颁布詔令的安排告诉了三人,朱宠又惊又喜,“如此一环扣一环,步步为营,想来释放更多的奴婢当无大的问题!”
其他两人也都非常认可,他们也敏锐的发现召集郡三老討论政务是一件好事,可討论的也不仅仅是释放奴婢事,还有更加让人头疼的土地兼併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非常严重了,或可以借著这个机会討论一番然后是第三件事,对北匈奴问题,邓鷺转述了寇淑对付北方胡人三种不同的策略,虽说对南匈奴的策略目前不方便使用,但三人都觉得未来或许可行,南匈奴可动员五方骑兵,確实让人头疼得很!
三人都相当吃惊,而朱宠一边讚嘆,一边询问,此何人之策,竟然如此凌厉?真希望可以交谈一番天下事!
“此两策皆为皇后所献!”
三人然,皇后这才十岁,而且听邓鷺的意思,是太后临时諮询,皇后竟然都有办法,这也太厉害了,朱宠高兴道,“汉家有如此贤后,天下之福也!”
不过政治敏感性更强的李部迅速意识到如此厉害的皇后出现,邓寇两大外戚有热闹瞧了,现在看来,他的判断没错,得想办法迅速脱离车骑將军府,要不然万一两家撕逼,他搞不好就要吃亏。
杨震在讚嘆的同时,则產生了一丝隱忧,皇后虽然仁德爱民,但並无怀柔周边四夷之心,他又想起了格物学派的《新天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