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豪强虽眾,然佃农之怨久积,只需广布告諭,使民知朝廷恤农之意,则暗流可化明势;清流士林不乏忧国者,可以此为纽带,联结志士共倡正义,舆论汹汹之下,豪强必投鼠忌器;且学生无官身之累,反可游走州县,察隱田、录民瘼,为台諫递刀。”
李乐知这番话便不是空谈了,既承认了自身风险,又以具体策略展现务实性,符合张居正“不拘泥於常理”的权谋思维。
一番话倒是听得那老者缓缓点头,老者常年於深宫之中,自詡才华,想做些实务却总没有机会,李乐知这番话正说到他心坎上,心想若是换了自己,也是这么做。
接下来就得凸显自己了,李乐知话锋一转,侃侃而谈:“其三,学生曾见乡间佃户,丰年犹食糠秕,盖因田租十取其七八!《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今有大人执柄,正可效禹王疏浚之志,破豪强壅塞之局。学生愿为马前卒,踏荆棘而开血路,但使阡陌得正,老农含飴,纵九死亦无悔矣!”
这一番话说的大义凛然,堂中三人均是面露讚许之色。
张居正与老者对视一眼,心想:这后生倒是有一腔热血,可堪大用。然而朝堂之上风云莫测,尔虞我诈,非单凭热血便可立足.......
真是可惜,如今高拱执政,刚愎自用,自己身边人才屈指可数,难与高拱抗衡。
若是自己能执政,这李乐知倒是个能做事的人才,可惜......
突然想到海瑞的那位幕僚,倒是深諳朝堂爭斗,自己此行,本是要討教一番的,若是能为自己所用,必將如虎添翼。
张居正四下望了望,对海瑞说道:“怎地不见海大人幕宾?”
“幕宾?”海瑞不解,“下官何来幕宾?”
张居正更加疑惑,“海大人,数日前你写给我的信中,字字珠璣,本官可是受益匪浅。”
想到海瑞性格直率,张居正也不拐弯抹角,说笑著道:“那写信之人深諳人心诡譎,可不是海大人平日的风格。”
海瑞为人严肃刻板,此时听张居正与如此说,脸上竟然破天荒的挤出一丝笑容,回忆道:“確是拐弯抹角,不够光彩。当日写信时,下官叫他不要耍弄些鬼蜮伎俩,他却说.....说此举可解徐府清田之难,也可助我破局。”
张居正与那老者见海瑞说起此人时竟是面带微笑,心中一万头草原马呼啸而过。
大明朝的官员,谁见过海瑞这么温柔的笑过?
那幕僚是个女子?
你海瑞在这玩回忆杀呢?
张居正与那老者一路同行,路上閒聊时已把自己和高拱收到海瑞那两封信的事说了。
老者当时听过也是大为惊奇,应天府衙门,竟有如此高人?
此时老者咳了一声,道:“海大人可知,这两封信既收回了徐府田地,又保住了海大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