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吾炮未尝不利
英方提供的条约文本中第一条便是要求割占汉口地区的两百英亩,即一千二百多亩地作为英租界,再另割一百英亩地作为公共租界。
割占区域由英方挑选,英租界由英方全权管理,英方可在租界内自由建设堡垒,自由驻军,不受北殿律法规则约束。
武汉三镇所有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需与英国共同议定。
准予包括但不限于公班土(高级烟土)、与白皮土(中级烟土)、红皮土(低级烟土)之类的洋药及其原料在通商口岸照章纳税后合法进口、交易、持有。
英吉利国民,以及甚至任何受雇于英方机构的华人享有法外治权(领事裁判权),涉讼皆由英国领事审判,北殿方面无权过问。
英方舰船有权自由进入长江及其所有支流,并可任意停泊,以保障本国商民之利益。
英方传教士拥有自由传教权与土地永租权,允许英方传教士深入内地传教,并可永久租赁土地修建教堂、医院、学校,不受北殿律法管辖约束。
每多看一条,彭刚脸上的便沉下一分。
尽管还没仔细看完条约,彭刚便已不想再继续看下去。
如此苛刻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的还以为清军已经打到武汉三镇,他彭刚不赶紧抱紧英吉利佬的大腿就要亡了呢。
阿礼国微笑着,用一种近乎恩赐的语气补充说道:“殿下,这些条款是已经经过检验,在东方行之有效的国际惯例。接受它们,您将立刻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获得无与伦比的力量。拒绝它们……”
说到这里,阿礼国故意拖长了语调,重重地强调道:“那将是巨大的遗憾,可能会将您引向不可预测的孤立与困境。我们希望您能做出……符合现实利益的明智选择。”
彭刚阴沉着脸,默不作声,大殿内落针可闻,只有众人粗重的呼吸声以及香炉里檀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敏体尼和马沙利等人屏息凝神,等待彭刚的反应,等着看英吉利佬的鱼饵能否钓上这条大鱼。
经历片刻的沉寂后,彭刚终于抬起了头。
他没有看阿礼国,而是先缓缓地、逐一地扫过敏体尼和马沙利的脸,带着杀气的锐利目光让敏体尼和马沙利心底莫名一寒。
最后,彭刚的视线牢牢盯在阿礼国那张志得意满的脸上:“阿礼国,你,以及你身后所代表的那个,建立在全球掠夺与欺诈之上的帝国,犯下了一个……愚蠢且不可饶恕的错误。
你错误地将一个诞生于压迫、寻求新生的政权,与北方那个出卖主权、苟延残喘的封建鞑虏朝廷混为一谈。
你试图用你们那套在印度、在非洲、在孱弱的清廷身上屡试不爽的,海盗式的、裹着衣的炮舰外交,来对待我,以及我所代表的人民。”
说着,彭刚伸出手,用两根手指拈起英方的条约文本,仿佛拈起一件沾染了瘟疫的秽物,当着阿礼国的面,丢进了痰盂中。
“这份东西,不是友谊的盟约,是战书,是明火执仗的抢劫。
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条款。它意味着你们只想贪婪地索取,却不愿付出对等的尊重。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平等、互惠互利之上,而非一方对另一方永无止境的、单方面的掠夺。
租界?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营勇将士们用热血浇灌的,岂容尔等染指?!你想在内地再造一个香港、上海?在我这里,绝无可能!
至于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行权,请问阿礼国先生,与贵国隔海峡相望的法兰西国民,隔大西洋相望的美利坚合众国国民,在英吉利的领土上是否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兰西、美利坚海军的军舰又是否能自由进出泰晤士河?”
彭刚每质问一句,声音就高昂一分。
英法美三国使团代表听完各自通事的转译。
敏体尼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神色。
马沙利和金能亨倒是神色如常,英吉利方面能和彭刚定下最惠国待遇之约他们乐见其成,若是英吉利方面和彭刚没能谈妥,于他们美利坚而言,未尝不是个机会,也不是糟糕的结果。
阿礼国惊骇地发现,殿上的这位东方统治者不仅完全理解每一条款的实质内容,还能以犀利的语言进行批驳,并且对西方各国的了解,甚至要远高于精通洋务的上海道台吴健彰。
“北王殿下的意思是我们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素来在东方外交场合游刃有余的阿礼国罕见地失态了,皱着眉头说道。
阿礼国逐渐意识到,北王没有初次见面时看上去的那么容易打交道。
“我不会同不尊重我以及我的国民的外交官员达成一致意见。更不会承认清廷与任何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一切通商、外交事宜,都必须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的基础上之上。
如果你们能接受并遵守这一原则,我们之间的谈判可以继续,若做不到,我便只能送客了。”
言毕,彭刚抬手摆出了一副送客姿态,旋即偏头看向敏体尼和马沙利。
“敏体尼领事,马沙利公使,我想你们法兰西人和美利坚人,应当没有英国佬那么没礼貌,没修养,连尊重这个词都不认得。”
“北王殿下,我承认您比清国的官员更有眼界,对外面的世界更加了解。”阿礼国猛然起身,脸色剧变,威胁道。
“既然你对亚洲以外的世界有所了解,我想您应该清楚我们之间悬殊的实力,希望您能够慎重考虑的建议。你承担不起我们的怒火,我今天是带着善意和外交人员来武昌同您谈判,我想您也不希望,下一次我带着皇家海军的舰队来同您谈判,恕我直言,从你我双方的实力角度出发,您现在还不具备同我们谈论平等”
阿礼国使出了他的惯用伎俩,以往只要提及舰队二字,饶是态度较为强硬的清廷官员,无论是出于畏惧还是息事宁人的考量,往往都会屈服。
既然眼前的这位北王殿下对西洋各国了解,那么这位地方军阀应当了解,他的小政权同日不落帝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差距,应当会更识时务。
“要来便来,我的大炮未尝不利,我在武昌随时恭候阁下大驾。”彭刚猛地一挥手,袍袖带起一阵寒风,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阿礼国。
“很遗憾以这种方式结束你我今日的谈判,来人!送阿礼国领事!”
若是在沿海,彭刚还忌惮阿礼国口中的皇家舰队几分,但他在内陆,皇家舰队想畅通无阻地抵达武昌,还需要先过了洪秀全、杨秀清他们那一关。
阿礼国冷哼一声,转身就要离开。
敏体尼略微犹豫了一番,也起身随阿礼国离去。
美利坚的外交人员态度则比较暧昧,想单独留下和彭刚继续接触。
美利坚的国情和英法两国大不相同,英法两国工业起步早,工业制成品物美价廉,有广阔的殖民地倾销市场。
这些条件都是美利坚这种后发国家所不具备的。
独立战争只是让美利坚从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就经济层面而言,美利坚,至少是南方的半个美利坚,实际上还是英吉利和欧洲的经济殖民地。
向欧洲出口等工业原料,进口价格更高的工业制成品。
为抵御欧洲工业制成品的冲击,保护北方本土的工业,联邦政府不得不持续提高关税,但关税每提高一次,南北双方之间的裂痕越深。
毕竟南北双发是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屁股决定脑袋,二者对关税的期望是完全相反的,北方想要高关税,南方想要的是低关税,甚至是零关税。
彭刚的来信明确提出了有在工业领域合作的需求,这对被欧洲竞争对手逼到生死边缘的北方工业资本家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国内地的市场,哪怕只是一小片市场,对缺乏海外市场的美利坚而言,都十分重要。
更何况对方还能提供茶叶、丝绸、瓷器等高利润的商品。
“马沙利阁下,请不要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见以马沙利为首的美利坚使团不是很愿意离开,阿礼国顿住脚步直勾勾地盯着马沙利,等待马沙利起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