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公正分宝,黑铜之秘
费了番气力,总算是基本破解了这天宫大阵,鲁矩对於玄溟像的內部构造表现出了非一般的热情,主动要求留下看守,顺带研究其內部构造。
虽是如此,却也不好就这么让他独自留下,而孟横秋身上又毕竟有伤,且来回奔波了两次,至今没好利索。於是陈阳等人商量了一番后,决定让徐弘远留在这里陪伴鲁矩,其余几人则先行返回地上,待得修整一番后,再引其他人前来换班。
至於先前被龙雀所伤的那几名墨家游侠,因为户首无法安然无恙地渡过汞河,只得就地安置。
在探索时心怀期待,又能见识到许多新事物,因而並不觉得路途有多难熬,当旅途暂时告一段落返回时,才觉得归途漫长。
总算是渡过了汞河,当从洞中钻出,浑身沐浴在阳光下的时候,甚至感到有些陌生。
还未回到营地,一金一银两个身影就屁顛屁顛地跑过来迎接,围著陈阳、苗月儿等人直打转,显得十分亲热。
后方曲素梅也带人跟了过来,见只有孟横秋与陈阳一行回来,眾人又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因此面色一惊,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询问清楚后方才略微放心,先为陈阳等人安排了热饭热菜与洗漱用的热水,再將孟横秋拉至一旁问话。
用过饭后,先洗漱乾净,陈阳等人直接在收拾乾净的营房內闷头大睡,再一次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时分。
纵使身怀法力,也仍然是血肉之躯,精神体魄虽超过常人,消耗过度后仍需要足够的休憩。
醒来后,陈阳便將眾人聚集,开始整理此番所得之物。
“这次进入祖龙陵,长了不少见识,也拿了些东西,虽说此番下陵之前已经说好,只为除患,不为私利。可这些物事乃是破解天宫大阵时所需,如今带了出来,料想也不算违背誓言。陈某向来不吃独食,此番大家又颇有劳苦,墨家有几位弟兄不幸遇难,甚是可惜。眼下,便將这些物件分上一分,多少也算是个回报。”
在营地內的一块空地上,陈阳与一眾人等將此番所得一字排开,包括且不限於翠凤旗、电鼓、太阿剑、崑崙玉、青冥宝珠、玄黄古玉、龙雀火珠等物,雾时间,营地上方各色宝光齐齐闪烁、灿灿生辉,令人几乎看双眼。
“玉琪真人与长青真人,此番特地前来助阵,劳苦功高。”陈阳將太阿剑拿起,递给张玉琪,“这剑你用著也算趁手,便还是由你收下。”
接著,他又拿起翠凤旗,將其递给赵岳:“此物是祖龙所用旗帜,形如翠凤之羽,可藉此搅弄风云,便赠予赵兄。”
赵岳以双手接过翠凤旗,十分感激,“师兄好意,在下便愧领了。”
“这电鼓乃是以上古电龙皮製成,可声震百里,引动雷霆之势,构造十分精巧。”陈阳指著电龙鼓,对曲素梅与孟横秋说道:“墨家弟子散於天下,正適合以此物聚集,如今矩子不在,便请二位代他收下。”
曲素梅、孟横秋互视一眼,对陈阳躬身谢过。
这些个宝物,乃至於其他的一些杂项,不过只是开胃小菜,最为重要的,自然还是三样海外不死神物的归属。
陈阳对此,自然是再清楚不过,先清了清嗓子,隨即將目光看向不远处的青冥宝珠,“关於碧海青冥莲,在下孤陋寡闻,所知实在不多。矩子既然熟知此物之能,那么,
將这宝珠交予墨家,最为合適。传闻此物有生死人、肉白骨之效,曲姑娘乃是墨医传人,
就请先替矩子掌管这青冥宝珠。”
虽说墨家此番称得上是除搬山派之外出力最大的,但当陈阳真將这罕见宝物赠予墨家时,仍令曲、孟二人有些惊讶,心道这位搬山道人还真是捨得。若换做他们自己,即便有这等魄力,少说也会觉得有些肉痛,哪里像这位搬山派的陈道兄,一脸风轻云淡之色,属实洒脱。
站在陈阳身后的苗月儿,见前者交出青冥宝珠之后,藏於袖中的手分明有些微微颤抖,便忍不住掩嘴轻笑。
“至於这玄黄古玉,此物是地脉灵气结晶,与寻龙定穴之术相辅相成,正合我搬山派使用,我便厚顏將其收下,不知各位可有异议?”
直到现在,陈阳才拿第一件宝贝,他文是此番之事的主导者,出力也是最大,与会眾人自然不会有异议。
將玄黄古玉收下后,剩余的不死神物便只剩下了那一颗龙雀下頜的火珠。这东西虽是个外表镀金的琉璃珠形状,但眾人清楚,此物真正了得的地方,正是其內的扶桑神树精华。此物內蕴纯挚的太阳之精,灵机之强极为罕见,令那以铜铁铸造的龙雀几乎如同真正生灵,更似乎藏有羽化蜕变的大秘密。
此刻,那龙雀头颅因为有著火珠的庇护,仍能如活物一般露出各种表情。
见陈阳一件件地將本属於天宫的各项宝物分赠出去,以珠宝点缀的双瞳露出明显的愤怒之色,但其受到符纸的压制,並不能做出任何反应,只能在那生著闷气。
对於其內寄託的残魂而言,眼睁睁看著本属於自己的宝物被人拿走,或许是这世上最为痛苦之事。
日头西沉,令最后一点金红色的余暉以倾斜的角度落下,恰好洒在了龙雀头颅的位置。日光中的精华因此而被火珠牵引,於表面凝聚在一处后,宛如一道流动的火焰於火珠之上游弋,隱隱散发出炽热温度,使得原本覆盖在龙雀头颅上的那一张张符纸,迅速化为飞灰。
失去了灵符的辖制,龙雀体內被限的灵机得以重新运转,它將龙吻一张,吐出数道赤色的火光,袭向近身处的陈阳。
仅仅是被夕阳一照,便令龙雀头颅恢復了些法力,这是陈阳所未能预料到的。毕竟那天宫之內根本见不著日光,而这龙雀又是潜藏在青铜內,根本不像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会认为日光对其能有这样的益。
那几道火光飞射而出,目的是对付近在尺的陈阳,可惜偏偏有些失了准头,其中大半都与陈某人擦身而过,落在营地之內。
分明还没有手指粗的火光,才刚落到食物上,就像是碰著了乾柴,立即便引起了熊熊大火,烈焰升腾而起,烟尘隨即瀰漫。
不一会,营地內各处都已著起火来,引得无数人来回奔波,取水灭火。
营地临近涇河,取水十分容易,谁料一桶水浇將下去,反如同火上浇油一般,令火势再盛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