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天子寧有种 > 第187章 东京第一楼(上)

第187章 东京第一楼(上)

……

雪后的龙津河畔,青石板路上还残留著未化的薄冰。

李奕紧了紧狐裘大氅,踩著咯吱作响的冰渣向前而行。河面上飘著几块浮冰,在朝阳下泛著橘红的光晕,远处传来商船靠岸的號子声。

现如今,东京城內有四条主要河流。

其中汴河是漕运主干道,从东西方向贯穿整个京城。由西水门流经罗城至內城,再通过中轴线上的州桥,穿內城的角门而出,到了外城东的乾街分岔,各自由东水门和上水门出城。

而五丈河与蔡河,分別位於京城南北两处,五丈河流经外城北出东北水门。

蔡河则是形如u字,从城南的蔡河上水门,流经內城新门后,再转九十度的弯,至朱雀门南边的龙津桥,再直流到內城东南的角门附近,再次转个九十度弯,从城南的蔡河下水门出城。

至於最后一条金水河,就比前三条要短得多,只从西北水门穿过外城,再通过內城的金水门抵达皇城北,注入皇城內后园的金水池內,最后沿著皇城外围的水道,转一圈流回金水门,形成完整的循环。

说起来,很有意思的是,蔡河在流经朱雀门东西的这一段,东京城內的百姓多称其为龙津河,至於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正因为如此,贯穿中轴线朱雀门的这座桥,才会被命名为龙津桥。

途径早饭铺子门口时,李奕停步驻留了片刻。目光扫过落尘的窗欞,他心中不免一嘆——

这处早饭铺子承载了他当初来到东京后的许多回忆,而他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位直系血亲……他的兄长就是在此地离世。

心底深处,不期然地漫开一缕钝痛,缓慢而沉重地叩击著胸腔。时光已逝,却依然清晰得犹如昨日风霜。

李奕犹记得,就在这间简陋却曾予人片刻暖意的小铺子里,他握住了自己兄长临终前的那一双手。

兄长用尽残存气力艰难地喘息,在痛苦和绝望中,目光艰难地追隨著他沉重的脸,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无声地、徒劳地翕动了几下嘴唇,再也没能吐出一句清晰的话……然后,便是永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李奕算是比较重感情的人,穿越到了这个乱世之中,他最初的愿景不过是出人头地,让亲人跟著自己过上好日子。

那时的他並没有太大的野心,也不抱有“歷史重任在於我身”的幻想,只是单纯的追求荣华富贵而已。

现如今,他的成就已远超当初的预期,必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份荣耀却已经没法跟父母兄长分享,他心中难免会有莫名的遗憾……世上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弥足珍贵的,莫过於亲情二字。

然而,承载著李奕往日回忆的早饭铺子,也即將不復存在。因为外城的建设已经延伸到了龙津桥一带,这些坐落於河畔的铺子要被拆除,然后重新规划建设,以取代曾经杂乱无章的布局。

李奕买下的这个铺面也在其中。

事实上,负责这片拆迁的有司官吏,得知早饭铺子是李奕的產业后,曾私下里向他询问过是否需要保留这间铺子。

但结果自然是李奕大公无私的表示:只管拆!

他倒不是没想过以权谋私,就此把铺子保留下来,但仔细考虑再三,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李奕闔上双眼,似要將汹涌翻滚的酸楚硬生生逼回眼底深处。再睁眼时,眸中已如幽深古井,只余下深不见底的沉稳。

他移开视线,不再看那扇承载太多回忆的旧门扉。他下頜微绷,脚步重新迈开,每一步都踏在现实的石板路上,掷地有声,笔直地朝著前方走去。

人总归是要向前看的,逝去的人唯有缅怀。

李奕身边还有值得他珍视的亲人——他的妻子符氏和肚子里未出世的孩子,还有他名义上的嫂嫂郭氏,以及他新纳入门的两位侍妾,乃至於旁系血亲的舅舅一家。

为了这些活著的人,他需要一步步的坚定向前,他是这个家的顶樑柱,同时也是遮风挡雨的庇护。

李奕不免想起病逝的郑仁诲,哪怕活著的时候多么尊崇,可人一旦不在了,就只剩下了虚名罢了。

如今郑家的长子,以父亲的圣眷蒙荫,得了个閒散的职事,虽说比之普通百姓,自然是好过许多。

然而郑家的落魄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李奕知道,自己不能满足於现状,他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一刻不停的向上爬,向著那个未知的尽头而拼搏。

而眼下,他確实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去办。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傅爷,乖乖宠我 争雄十六国 汪!离婚后前夫带崽天天堵门口 深藏温柔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后宫太卷,娘娘咸鱼后躺贏了 夜火缠绵 换嫁给绝嗣太子后我连生三胎 宴予笙笙 失去七情六欲快死了,全京城为我哭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