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亲自证明, 要想在皇史宬内找到像是《永乐大典》、《太平广记》散轶孤本这样的旷世奇书,不仅需要充沛的精力、过人的体力,还要有一定的运气。
总之, 康熙帝在德亨的指引下,亲眼看过盛放《永乐大典》的金匮后,他就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的离场了。
他坐在院子空旷处设的宝座上, 一脸高深莫测,心里郁郁不乐。
德亨在看着皇史宬的小吏们小心将装着《永乐大典》的金匮搬出来,然后打开来,一本本将里面的书册拿出来,查看,是否有虫蛀、损伤等,然后装到另一备好的樟木箱子里,随康熙帝带去畅春园。
康熙帝带来的翰林学士们有心去帮忙, 介于之前进殿被拒之事, 未免再出意外,就只站的远远的, 冷眼看着德亨和阿尔松阿前前后后的忙活。
敏珠尔喇布坦、罗布藏衮布和德隆这些侍卫们,就挎着腰刀站在一旁护卫,锋利的眼神时不时的就要剐上翰林学士这边一剐,好似这些人是什么要防范的坏人一般。
德亨本人哪里管得了这些,他现在一心只在这些典籍上面,唯恐一个无心之失给损坏了。
德亨向员外郎取经, 平日要如何养护这些孤本, 员外郎想了想, 道:“德公爷, 藏书是一门大学问,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老臣这里有一书吏,在这皇史宬当差一辈子了,若论藏书,他为翘楚,老臣可以将他借给您几日,有什么疑问的,都可以询问他。”
德亨大喜:“如此,最好。”
阿尔松阿跟德亨道:“宫里擅长藏书者不胜枚举,何必从皇史宬要人。”
德亨笑道:“我现在才发现,你取书、放书甚有章法,看来,你也懂藏书之道。”
阿尔松阿:“区区不才,家中也有一座藏书楼,我从小混迹其中,学过一手两手。”
德亨艳羡道:“我回府上,也建一座藏书楼……”
说到这里,他灵光一闪,心下大动,倏地转头去看康熙帝,康熙帝有感,转眼跟他对上,被他看过来的灼灼目光给惊了一下。
这小子,又怎么了?
阿尔松阿见他如此,小声问道:“你这是又有什么主意了?”
德亨一拳捶在掌心,压抑激动道:“我想好了再跟你说。”
中国图书何止是浩如烟海,难道不应该有一座国家图书馆吗?
不在宫廷,不在私宅,而是在城市,面向所有国民的,属于所有百姓的图书馆。
休息片刻,德亨他们在装书,康熙帝自己在皇史宬殿宇之间溜溜达达,见到院墙墙皮有的斑驳、有的剥落,地上砖石坑洼硌脚,少了、断了许多,殿宇外墙根堆满了瓶罐、水缸等,水缸离有水,但底部长了厚厚的绿苔藓,显然这水,也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
康熙帝道:“这皇史宬,看着倒是古朴的紧。”这不是深山寺院,这是皇家宫苑范围之内的藏书宫殿,“古朴”二字,可不是什么好评价。
李玉恭敬回道:“看在这里面当差的官吏奴才们,多是老弱,少有青壮,想来,这里应是个冷水衙门,不受待见。”
康熙帝:“嗯。”
李玉觑了皇帝一眼,腰更弯了几分,道:“皇上还有何疑问,不如将员外郎叫来问询。”
康熙帝:“让他伺候德亨吧,朕也就随意看看。”
李玉:“嗻。”
话未落,有侍卫来报:“皇上,恒亲王和固山贝子九阿哥觐见。”
康熙帝:“老五和老九?这俩哥俩儿怎么来了?让他们进来。”
胤祺和胤禟两个让进来,被侍卫领着去后殿见康熙帝,在路过前殿时,远远看到德亨带人忙的不可开交,胤禟就跟胤祺小声道:“五哥,我就说罢,肯定跟德亨这小子有关。”
胤祺:“聒噪。”
胤禟被噎了个好歹,这可真是亲哥。
他可能生来就跟亲哥犯冲吧,胤禟再次安慰自己。
哥儿两个给康熙帝叩头请安,康熙帝问他们:“你们今日进宫了?”
胤祺:“是。回汗阿玛,额娘些许身体不适,儿臣和老九今日进宫探望一二。”
康熙帝惊讶:“宜妃病了?朕怎么不知道?魏珠,魏珠……”
正在前殿奉命看着的魏珠听到康熙帝叫喊他的声音,立即小跑着过来:“皇上,您叫奴才?”
康熙帝问道:“宜妃病了,你这总管太监是怎么当的?怎么没报给朕?”
魏珠立即跪地请罪,同时惊异道:“宜妃娘娘病了?这…老奴并未收到信儿,太医那边也不曾有奏案归档。”
胤祺并不是多么灵巧的性子,他反应便有些慢,正想着要不要解释两句,就听胤禟道:“这不关魏谙达的事儿,是额娘小有不适,并未请太医,所以魏谙达不知亦有可能。”
此时,胤祺才道:“是,额娘自己也说了,因正月风暖,就多吹了一会子,回屋就有些头疼,吃了一丸祛风的丸药,已经好了。”
康熙帝:“若是真无事,也用不着你们两个一齐进宫来探望她。魏珠,你带着御医,亲自去钟粹宫替朕看望一下宜妃,让她好好养病。”
魏珠:“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