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自己说他什么都不懂, 但在福山待的那一年半,他也并不只是闲着,毫无作为。
造船啊、练水师啊、做买卖啊、治理城邦啊什么的他是不懂, 但他从众多事务当中,给自己挑了一个自己能做的。
就是种地。
当然不是自己种,是看着别人种,他在旁边瞎。
他身份在那里, 就算是瞎,也有人听,不仅有人听,还得好好听着,然后落实下去。
德隆拿出自己的种植笔记,跟德亨炫耀道:“你不是让人在黑龙江种粮食吗,土豆、大豆、玉米勉强做到了年年丰收,小麦、水稻就稀稀拉拉、瘦骨嶙峋看着就磕碜, 你道是什么原因?”
德亨是真的好奇了:“什么原因?”
“种子呗!哈哈哈哈……”说到这个, 德隆就忍不住的得意大笑起来。
德亨皱眉:“我都是叫人从各地挑的良种,种子怎么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南方的稻种,你拿到北方去种,能种出来才怪呢。”德隆摇头道。
德亨还是皱眉,他怎么记得,黑龙江产的五常大米一米难求呢?
还是南方的良种需要经过经年累月驯化才能在黑龙江成活,然后变成北大仓的?
德隆还在继续道:“……你还记得我那年曾去朝鲜办案吧?朝鲜也种水稻, 我吃着别有风味, 从那我就年年让人从朝鲜采买稻米。等去了福山, 采买就更方便了, 有一次吃稻米时候,我突然就想到,朝鲜的水稻应该是北方水稻,江南的水稻应是南方水稻,它们从南到北不是跨越了好多个经纬度嘛,气候更是截然不同。
就跟人一样,北方人去南洋容易得热病,那谁谁…佟佳氏的法海,去广州任巡抚,得了热病回京没几天就死了,南方人也一样,他们来北方受不了咱们这边寒冷、干旱的气候,一层一层的脱皮。
你让人种的良种水稻是南方水稻,这南北方地气不同,孕育的作物肯定也不同啊,南方的水稻怎么会适应北方的地气呢?我就试着让人种朝鲜水稻,朝鲜和黑龙江离得近嘛,嘿嘿”
“你猜怎么着!活了!!”
“小麦也是一样,冬小麦肯定是种不了的,黑龙江那地儿,冬天能冻掉耳朵,冬小麦过不了冬,只能种春小麦。但春小麦的产量只有冬小麦的一半都算是好的。去年朝鲜水稻种活了之后,我就打算今年让人试着在黑龙江种福山岛和朝鲜岛的原产小麦,指不定产量能再提升一些?……”
德亨听德隆絮絮叨叨说他在黑龙江的种田经历,听的目瞪口呆。
地气?
南方水稻?
北方水稻?
德亨只知道在黑龙江开荒需要用拖拉机,他宁愿停止造大船大炮也要先将拖拉机搞出来。黑龙江多山多水,但也有地势平坦的平原,造出来的拖拉机不怕粗糙不怕原始,春耕时一马平川的犁过去,省时省力,开荒利器。
黑龙江土地肥沃,盛产大豆、玉米、水稻……
至于怎么种?
就那么种呗,春天撒上种子,秋天就收割啊!
至于产量低,这不是正常的吗,才开的荒,和熟地总是不一样的,而且,现在所谓的良种,也是相对的良种,还需要进一步的优中选优。
德亨都想到了利用杂交改良粮种,就是没有想到南方的种子或许并不适应黑龙江那里的土地和气候。
“德隆,你太厉害了!”德亨由衷的佩服道。
德隆乐不可支。真的,从小到大,文治武功,他就没有一样出彩的,更是从来没有赢过德亨,这一次,他是真的赢了
他种活了德亨没种活的水稻!
德亨急忙问道:“你种的水稻呢?这次可带来了?”
德隆:“当然!这可是我亲手种的,自然要全留着,带来给你们尝尝。我分了好几个袋子,你跟弘晖那里各有一袋,皇上皇后那里也有,头晌去宫里复命的时候就放养心殿前御厨房了。”
德亨点头,道:“等弘晖下衙回来,咱们好好合计合计。我先看看你的种植笔记。”
德隆疑惑:“合计什么?”
德亨:“合计怎么在黑龙江推广种植朝鲜水稻。”
德隆摆手笑道:“不用合计,我去年就已经再去朝鲜采买良种了,回京之前也吩咐下去了,等今春一化冻,继续在你让人开的那几亩地上种朝鲜水稻,今年肯定比去年强。”
德亨:“这不一样。我那才开了几亩地,黑龙江一直少人烟,就算开了再多地,没人也白搭,种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