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天智变天问
晚八点整,夜幕降临,刘青山和陈琢抵达融科资讯中心的b座写字楼,这是正天ai团队在首都的办公地点,也是东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地带。
融科资讯中心主要由a/b/c三座写字楼组成,园区內云集了苹果、英特尔、微软、
amd、英伟达、华为、阿里、腾讯、三星、百度等等全球市值名列前茅的科技公司。
方圆十公里內,更聚集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40余所顶尖高校和研究院,为这片区域源源不断地输送著顶尖人才。
正天租下了融科b座的第15层,2000平方的面积,光是租金、物业等场地成本,每年就要千万人民幣。
“好久不见林梦你是不是瘦了?”
“矣,可能吧,最近实在太忙了。”
刘、陈二人坐电梯上楼后,便见到了林梦带著正天首都ai团队中三位核心人员迎接大家简单寒暄一下,林梦则开始介绍起来。
“这位是高华佐,北大物理系本科毕业,之前在旷视研究院做过架构优化,现在负责天智的注意力架构优化,刚入职就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显著提升了训练效率。“
高华佐看起来二十五六岁,戴著银边眼镜,白t恤黑牛仔裤,典型的技术宅打扮,他神色拘谨,主动握手:“刘董、陈总,你们好。”
“这位是吴侯,北航博土,接受北航李舟军教授和msra前副院长周明的联合培养,曾在微软msra参与过小冰和必应百科项目,目前主要负责跨语言理解和知识图谱方向—.“
吴候稍微成熟些,三十岁左右,穿著正式的白衬衫,说话条理清晰地同刘青山和陈琢先后打招呼,可能是林梦提前嘱咐过,他也同高华佐一样只是和刘青山握手,没有向陈琢伸手。
“这位是郭达雅,中大与msra联合培养博土,本科第一年就发表两篇顶会论文,专攻自然语言处理、预训练架构方向陈琢微微点头:“我都有印象,之前和每位都远程面试过。”
刘青山问:“这个点还在公司,是在加班,还是为了特意迎接我们?”
郭达雅笑道:“主要是听林总说您和陈总来,我们想见见两位领导本人。”
我们又不是大明星,有什么好见的矣,但我们好像也算网红!
刘青山瞭然道:“那要不要个签名?”
郭达雅连说不用,吴试探提议想和他俩合影,刘青山答应下来,让三人站在他和陈琢身边,录了视频和照片。
林梦这才摆手人:“你们现在也见到人了,赶紧下班吧,別在这呆著了。
“好的好的。”
“再见~”
三人坐电梯走人,林梦引著刘青山和陈琢迈入还在装修的办公区域。
场地內,脚手架和防尘布隨处可见,空气中瀰漫著油漆和胶水的味道。
显而易见,整个15层还在装修中,走廊里堆著各种建材,空气中瀰漫著刺鼻的胶水味和油漆味。几名工人正在安装吊顶,电钻声此起彼伏。
“总体预计还要两个月才能完全装修好,所以目前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是居家办公的状態。”林梦一边走一边解释:“不过几间办公室和会议室已经弄完了,我们先去那边坐吧。”
她推开一扇玻璃门,里面是一间装修精致的会议室,落地窗外可以俯瞰整个园区的夜景。
三人在茶几旁落座,林梦开始聊起当前研发团队的现状。
目前正天在首都的ai研发团队共有42人,核心算法组12人,数据工程组8人,系统架构组7人,產品设计组6人,还有9个测试和运维。
其中40%成员都出自清北两所高校,50%是博士学歷,平均年龄不到28岁,主要特点就是年轻+高学歷。
但也不是满足这两点就可以入职的,面试最多要经歷五轮。
第一轮是hr筛选简歷,第二轮技术笔试,第三轮是部门主管面试,第四轮由林梦和王睿把关,若他们两个也觉得很棒,再推荐给陈琢,由她亲自进行五面。
“最近我又见了几位候选人,感觉挺不错的,他们都在首都,正好你们也来了,我约一下,到时你们亲自和他们见面聊?”
陈琢点头说好,和林梦商量起面试时间,又討论了一下技术细节,林梦忽然话锋一转:
“其实我觉得天智项目可以单独成立一家公司,重新设计股权架构,这样更有利於吸引顶尖人才。”
刘青山惊奇地看向陈琢:“还没办手续?之前我不是让你办了么?”
陈琢沉默了两秒,道:“大家觉得『天智”这个名字不太好,一是之前这个项目处於內部实验玩乐的性质,因此被老员工戏称为弱智,在心理上不够重视,需要换个新名字改变观念。二是后来发现『天智”和百度的一个人工智慧平台重名了,所以必须要重新改名,公司手续也就延误了一点时间—”
林梦眉头微燮,但很快舒展开来:“我们內部徵集了不少新名字,比如“灵犀”、“慧眼”、“启明”什么的,但感觉都不够好听,也不够国际化。”
刘青山也是个起名废,稍作思考没想到什么好名字,
三人聊了半小时,期间林梦手机消息不断,最后提出要回去加班处理一些紧急事务,
便先行告辞,回到了隔壁的办公室。
会议室里只剩下刘青山和陈琢两人。
透过落地窗,首都的夜景灯火通明,但室內的气氛却有些微妙的沉默。
陈琢没有立即开口,而是起身走到窗边,背对著刘青山:“手续没办,还有另一个原因。”
她的声音很平静,但刘青山听出了其中的纠结,
“什么?”
陈琢转过身,直视著刘青山的眼睛。
“股权分配的问题。”
刘青山挑了挑眉毛,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林梦夫妻认为,你在新公司里不应该占据太多股权。”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陈琢组织著语言,“ai技术研发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
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嗅觉。林梦夫妻mit都是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的博土,从底层算法到系统架构,从数据处理到模型训练,
他们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成熟的方案,天智也是他们一手打造出来的成果。”
陈琢顿了顿,继续解释。
“相比之下,你虽然在金融投资领域非常出色,但对人工智慧的底层技术並不精通。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很难发挥关键作用。”
刘青山静静听著,没有打断。
“他们认为技术驱动的公司,股权应该向技术团队倾斜。毕竟ai的核心壁垒在於算法和数据,而不是资本运作。”
陈琢说完这些,办公室內安静下来。
刘青山在心里快速盘算著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林梦夫妻的想法確实有他们的道理。
ai公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上,而他在这方面確实是外行,虽然『天智”项目因为正天夸张的盈利战绩,在业界很受关注,但那只是一个误会。想要实打实的推动,还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努力。
刘青山沉默片刻,笑道:“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