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利刃出鞘,全世界的震动【二合一】
“剑出蜀云寒,龙吟动九天,这一天终于等到了。”
马晓鹏激动的鼓着掌,仰头眺望飞向空中的,那架国产隐身战斗机。
口中下意识吟出两句诗来。
眼角微微湿润。
作为空军方面负责人,他太清楚空中力量薄弱,是多么尴尬憋屈的情况,说句有些难听的话,面对敌人的战机甚至连跟随飞行的资格都没有。
完全陷入被动。
尽管随着歼10的服役,情况稍有改善。
但相比海外先进的五代机,依旧落后不少,无法掌握绝对的领空话语权。
缺少一柄真正的空中利刃。
不过现在好了。
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成功首飞,标志着航空力量已经快速增长崛起,拥有了直面猛禽战斗机的水准。
此时此刻,心情怎么可能不兴奋。
并且不单单是他,塔台指挥中心内,大家都心潮澎湃手都拍红了却不自知。
而杨威虽脸上同样挂着喜色,表现的相对镇定。
这时接过话茬补充上一句。
“目前我们的原型机,才只是顺利起飞,接下来还要按照预定科目进行飞行操作气动面,这就需要航电与飞控系统来辅助计算,保证战机在复杂操作下维持稳定飞行。”
讲到最后一句话时,目光特意看向了旁边的徐铭。
被杨总师的话打断思路,徐铭回过神来,对自己参与优化的飞控系统胸有成竹。
“我对飞控系统有信心。”
“有小徐这句话,我可是一点都不担心了。”马晓鹏闻言回过头笑着接上句。
话说到这里,整个塔台指挥中心内,氛围依旧充斥着和谐轻松,并不觉得压抑和紧张。
这正是对原型机有绝对信心的表现。
对此杨威也不再迟疑,当即以现场总指挥身份,向试飞员下达新的指令。
“2001,保持状态,按计划进行。”
“收到。”
伴随通讯器内,传回试飞员的回应,试飞员的操作指令下达后,飞控系统实时进行计算,使得原型机各气动面以最优方案偏转,完成预定科目完成相应的动作。
战机优美的曲线和涂层,仿佛是在空中跳舞,引起大家一轮又一轮的鼓掌。
与此同时。
宋振宇正坐在控制台屏幕前,时刻监控战机的各项参数和飞行状态。
看到一切正常后,彻底松口气的同时,对于徐铭优化的飞控系统更加觉得震撼。
如果要让他一定用两个字来形容。
那便是丝滑。
就像是歼20和飞控系统完美适配,让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毛病瑕疵。
背后的意义非常重大。
相当于比较国际上的其他战机,歼20在这套飞控系统的辅助下,能够发挥出自身堪称极致的性能,无论放在哪里都将是一大杀器。
“参数正常。”
强忍着心中的振奋,按流程播报一句,喜色已然不受控制的浮现在脸上。
“好。”
杨威闻言目露精光,继续下达指令。
通讯器内,时不时传来试飞员的声音,且愈发稳重。
“2001通场。”
然后便看到飞行员驾驶原型机,在机场的上空低空平稳飞过,供地面人员观察,再次引起大家一阵喝彩。
趁着空隙期间,杨威则不忘为马晓鹏,再次介绍起飞机的相关数据。
“马指挥。”
“我们的试验数据,歼20理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
“最大飞行高度两万米。”
“尤其现有的隐身涂层设计方案,除保证了较长的寿命之外,雷达反射截面能达到猛禽战斗机水准。”
“即0.0001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一只麻雀或者一颗玻璃珠的大小。”
“以现有技术水准,预计多久能正式服役?”马晓鹏转过身来询问最关心的问题。
杨威沉吟道:“正常情况下五年内就可以。”
“太好了。”
马晓鹏对这个答案无疑非常满意,刚感叹一句,下秒便又继续往下说。
“这个周期可要比阿美瑞肯的猛禽快太多。”
“那些海外媒体信誓旦旦表示,咱们的歼20只是一架验证机模型,未来十几年都不可能首飞服役,不知道到时候又会是什么反应。”
“阿美瑞肯方面作何反应不太清楚,不过阵风战斗机的地位肯定要一落千丈。”杨威笑着接上马晓鹏的话附和。
显然最近几天外面的新闻,他也没少关注。
“等我们的歼20正式在国际舞台亮相,至于对其他势力是惊喜还是惊吓,那估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徐铭听着两人的谈话,也忍不住插嘴一句,整个人的心情只觉得前所未有的好。
由于是首次飞行,测试持续的时间不长,在完成预定的科目动作后,便进入到返航的阶段。
像这种级别的首飞任务,试飞员都是精挑细选,可以说属于最优秀的存在。
加上歼20完美的飞控系统调教。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当飞机加入起落航线,放下起落架,平稳着陆后塔台最后爆发热烈掌声。
同时通讯器响起飞行员的申请指令。
“2001请求滑回。”
“辛苦了,滑回停机坪。”塔台把最后指令下达。
接着杨威则和众人一起离开塔台,前往停机坪迎接试飞员走下舷梯。
“辛苦了。”
李航从原型机下来,双手同杨威紧握住,状态还没有完全从刚才飞机上面恢复过来。
作为最优秀的试飞员,他接到要进行国产新型隐身五代战斗机的首飞任务,心里面无疑是颇为紧张,肩膀上担负着非常重的担子生怕会出现失误。
为确保首飞能顺利完成,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他本以为如此复杂的气动布局战机,对飞行员操作者的难度会非常大。
但实际上手后,才发现事情似乎,和自己想的不同。
借助战机自身的飞控系统,哪怕是难度再高的飞行动作都可以轻松完成,让他这个有着很长飞行时间的,优秀试飞员都有些不敢相信。
于是在同总设计师杨威握手后,他主动走到徐铭跟前真心表示感谢。
“谢谢你徐教授。”
“你优化的飞控系统,对战机来讲,简直就是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