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显然不会。所以我们省去了无谓的唇枪舌战,直接来到註定结局。”
埃罗尼莫根本不想浪费精力在马拉松式谈判上。
他听完法国提案便以“条件不足”为由离场,墨尔本勋爵则趁机劝说法国提出更优渥条款。经过四天拉锯,莫罗议员与临时政府反覆沟通后,最终条款如下:
1.法国承认並道歉以虚构债务为由入侵墨西哥;
2.法国將加勒比海及美洲全部殖民地割让墨西哥;
3.法国放弃对海地一切权利:
4.法国向墨西哥支付3500万比索战爭赔款:
5.法国移交现存舰队半数。
共计五项条款。
“这样就算谈妥了吗?”
“还漏了一项。”埃罗尼莫指出,“若非英国调停,墨西哥绝不会同意停战。既然托贵国的福促成和谈,自然该支付中介费。”
与过去四天墨尔本勋爵怂愿墨西哥抬高要价相反,这次轮到埃罗尼莫为英国爭取利益“中介费是指......?”
青年皇子沉默地追加了第六条条款:
6.法国须將非洲殖民地割让予英国作为调停补偿当译员用西班牙语转述完內容后,莫罗部长颓然苦笑:“哈,原来早就是设好的局。”他失魂落魄地在条约上签了字。
“我们胜利了!”
捷报席捲墨西哥帝国,举国上下陷入狂欢。这个曾令整个欧洲颤抖的法兰西,如今竟被墨西哥击败。
“国王陛下万岁!皇族万岁!”民族自豪感直衝云霄,从墨西哥城到帝国各处都在举办庆典。
“民眾的热情真是惊人。”皇宫里都能听见首都市民的欢呼。
“他们当然该高兴。”国王愉悦地举杯。平日被政务缠身的父子俩,此刻难得对酌。
“虽说政府早有准备,但民眾可不知道內情。”当法国宣战消息传来时,帝国上下曾瀰漫著紧张氛围。如今忧虑化作胜利喜悦,民眾的狂热情有可原。
“可惜选举在战爭结束前就举行了。”
“时机虽不完美,但也不算最糟一一毕竟是在首战告捷后进行的。”1840年2月的选举时,战爭尚未结束,但首战胜利与法国重组舰队的消息同时传来。
最终皇族派获90席,地主派53席,共和派58席。相比上届选举的77席、61席、63席已是进步,但皇帝仍显遗憾。
“结果不差,但若现在选举,皇族派应该能过半。”確实,若此刻投票皇族派很可能斩获101席以上。
“期待下次选举吧。虽然存在变数.....
“修宪对我们利大於弊。”
“儿臣也这么认为。”
宪法颁布已逾十五年,墨西哥帝国早已今非昔比。这个独立初期仅能控制首都周边地区的虚弱政权,如今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强盛帝国。
国王浅酌一口说道:“201席太少,12年任期也太短。”
“確实。”埃罗尼莫想起前世的300名国会议员。虽然墨西哥人口不及,但领土超50
倍的帝国仅有201名议员实在寒酸。
“考虑到国土面积,未来实行两院制是必然的。”但眼下人口基数不足,暂时维持单院制更为实际。最终父子俩决定將席位增至301席一一251席太少,351席又显余。
关於议员任期,最初埃罗尼莫效仿製度提议限任三届,是担忧出现长期垄断权力的政客。但实践证明12年反而过短,首期议员已全部卸任,连年轻的罗伯特议员也因三届任满即將离任。经多方商议,最终决定改为五届。
“修宪议题討论得够多了。”国王话锋一转,“听说你准备向海地派遣情报人员?”
“正是。有了在法国策动革命的经验,按计划推进即可。”
法国向海地索要的1.5亿法郎债务虽经“减免”仍高达9000万法郎,对这个贫穷岛国无异於天文数字。埃罗尼莫记得前世海地被迫將80%財政收入用於偿债长达120年,直到1947年才在美国干预下获得债务豁免。
“与其重蹈覆辙,不如成为墨西哥的一部分。”他凝视著地图上紧邻古巴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一一这个加勒比第二大岛拥有法西两国经营数百年的种植园和数十万人口。
“不是作为殖民地。”埃罗尼莫设想效仿古巴模式:修建环岛铁路网,將其真正纳入帝国版图。这样既能巩固墨西哥在加勒比的海权,又能改善当地民生。
虽然法国势力和部分当地权贵会反对,但国王批准了该计划。曾与胡安·拉米雷斯在法国並肩作战的情报人员,此刻正秘密奔赴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