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白庆华 翁娉婷:熟悉的激进味道
伴随着李玲玲摩挲毛毯的动作。
粗糙但是柔软的布料传递来了最真实的触感,同时唤醒了李玲玲的回忆。
这微弱的触感好像构架出了一个桥梁,将李玲玲过去那种手头的“稳”重新带回到了她的掌心之中。
半晌后,李玲玲点头道:“好像……有一点。”
南祝仁追问了一句:“是那种‘稳’的感觉吗?能形容一下吗?”
李玲玲沉默了一会,这是在组织语言。
半晌后,她回答道:“就是……我也不清楚,就是觉得自己可以做到的感觉。反正……和那种‘冷’、‘重’,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但它是确实存在的是吗?”南祝仁强调。
“……对。”李玲玲迟疑着点头,“只是它在的时候,我可能感觉不到。只有在成功之后,我才能知道刚刚那种感觉出现了。”
南祝仁要的就是这种细致的、有着充分个人认知的描述。
南祝仁点头,用李玲玲的话来进行总结:“所以那种‘稳’的感觉,和你刚才说的‘冷’与‘重’,是同样的真实。只不过它们出现的形式不一样罢了,对吧?”
在本次对话中,这是最后的关键一步了。
将积极资源与消极体验置于同等真实的地位,进行整合,帮助来访者理解情绪和感受的复杂性。
进而让李玲玲认识到——情况并非“全好”或“全坏”的。
当然,只要是个成年人,基本上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但情绪和失调认知的洪流涌上来的时候,又是完全不讲道理的。
所以才需要咨询师进行外部的认知支持。
房间里面再次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李玲玲的目光不再完全空洞,虽然依旧疲惫,但似乎有了一些内容。
她时而看着自己的手,时而望向帐篷外。
“……对,是这样的。”
半天之后,她才点头,肯定了这个成年人都会明白、但又总是被刻意忽略的道理。
到这里就可以了。
南祝仁轻声道:“我们今天的交谈可以在这里停一下。我也是刚刚到这里,今天来这里只是看到你的档案,所以就过来进行一次比较正式的评估,看看你的状况。”
不是正规的咨询,没有助手打配合,因此在来访者对本次咨询出现依赖的时候,还是要多找一点语言来修饰的。
尤其面对李玲玲这种特殊的情况。
李玲玲的脸上果然出现了肉眼可见的不舍,甚至微微支起了上半身。但南祝仁给出的理由确实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所以李玲玲的动作在僵了半晌后,又慢慢地躺了回去。
“至于你身上的感觉……”
南祝仁又道:“你不需要立刻改变任何自己的感觉,无论是冷的石头,还是稳的手感,它们都在你的身上,你也要让它们都一直在。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允许自己休息,感受这份支撑。”
这是一个简单的总结,强调“允许”和“感受支撑”。布置这样一个极其简单、无压力的任务,巩固稳定效果。
同时,把这个“布置作业”的任务放到告别之后,也能冲淡掉李玲玲的部分不舍的情绪。
话毕,南祝仁缓缓站起身。
“我晚些时候再来看你。”
今天的咨询很短暂,来得突然,去得也快。
李玲玲的目光跟随南祝仁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那个眼神已经不同于最初的彻底隔绝。那里面,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被称为“连接”的东西。
南祝仁微微点头,转身离开,留下一个安静的空间让她消化和休息。
……
“嘎吱”一声打开门,南祝仁看到刚刚带自己过来的工作人员还守在门外。
对方的衣角还有一丝风,似乎是在听到南祝仁的脚步声之后临时从听墙角的姿势窜开,做出现在这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南祝仁看了看他的表情。
没有那些不好的东西,至少没有针对李玲玲的不好的东西。
那大概懂了。
南祝仁心里认可工作人员的举动,同时面上露出温和的笑:“这里结束了。能带我回去找我的老师他们吗?我没有工作证,在这里乱走不太方便。”
工作人员自无不可的应下,没有再往李玲玲的屋内张望,转身带着南祝仁离开。
他们径直走回刚刚开会的帐篷,这里的会议居然还没有结束。
翁娉婷等人看到南祝仁的时候脸上也露出讶异的表情——因为现在距离他离开时间根本没有过去多久。
这可不符合南祝仁平时做咨询的风格。
但是这种话不能当面问出,而恰好翁娉婷他们和负责人的谈话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在敲定了今后几天的工作之后,又有工作人员带他们到安置的住处,收拾行李。
一行人可是在下了车之后就匆匆赶过来开会的。
也是这个时候,翁娉婷才终于朝着南祝仁问道:“你这次咨询这么快就结束了?”
在刚刚南祝仁走了之后,翁娉婷才看了南祝仁拿到的档案。在认出李玲玲之后,他们立刻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也明白了南祝仁为什么会展现出那种急切的样子来。
南祝仁看了看四周,没有外人,眼下是密闭的室内。
周围的又是同课题组的,又是一次类似案例交流的环境。
想了想之后,南祝仁道:“她是进入了【急性应激障碍】的状态。”
【急性应激障碍】,简称 asd,是一种在遭遇或见证极度创伤性事件后,短期内出现的严重心理反应。是大脑和身心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无法承受的冲击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功能性紊乱和自我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