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当教授别人知识的时候,自己也能够从别的角度对知识获得全新的理解。
学生时代,老师鼓励学生们互帮互助互相解题,就是以这样的理论为基础——当然,也不排除有老师是自己发懒,想省点事。
翁娉婷此刻已经完全理解南祝仁的干预思路,进行了下一步的预判:“如果这一阶段效果不错,接下来你想要让她在这次任务中彻底地加入我们的团队?”
……
面对师姐的问题。
南祝仁干脆点头道:“对,反正我们原计划也是需要医疗工作人员配合我们的不是吗?甚至于在很多计划中,我们还是要以医疗人员为主的。”
翁娉婷笑了:“所以你的第三阶段,重点在于【意义重构】?”
又被说对了。
南祝仁肯定道:“当李玲玲状态更好一些的时候,我希望她能够陪同我帮助一些有失眠、心慌、胃痛等主诉,但根源是心理创伤的受灾群众或救援人员。”
“由她负责评估和解释病人的身体状况,而我则负责心理层面,共同制定心身综合干预方案。”
翁娉婷抬手,让南祝仁止住了话头。
随后她转向重晖:“说说看,祝仁这部分计划的依据是什么?”
大个子一愣,某种上课被突然点名回答问题的熟悉感觉涌了上来。
但扎实的专业素养让重晖很快就反应过来,而且翁娉婷之前也已经几乎把答案说出来了。
“【意义重构】的话……是让李玲玲的护士身份和创伤经验,从一个痛苦的源头,转化为了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独特资源和力量。”
重晖一边思索一边道:“这能有效化解其深层的【幸存者愧疚】,因为她正在用这份独特的理解去阻止他人承受类似的痛苦。”
“这种效果虽然在祝仁刚刚说的第二阶段也能达到一部分,但成年人世界能够提供的成就感在更客观、更宏观的层面是优于儿童世界的。”
这个回答简短,但是都答到了点子上。
翁娉婷微微点头,算重晖通过了这次随堂测验。
一旁的石倩浅表情跃跃欲试,自认重晖答出来的东西她也能答。
因此她忍不住催促起来:“祝仁,这个阶段是结束了吗?还有第四阶段吗?”
……
还真有。
南祝仁思考道:“干预是需要一个结尾的。最后阶段,我是希望李玲玲能够进行一个对过去的仪式性的告别。有些东西仅仅存在于认知和思维中是不够的,是需要通过行为和语言来画上句号的。”
就像是之前在干预南志昊案例的时候,让对方进行对父母的“哀悼”一样。
“但是……”南祝仁耸了耸肩,“具体怎么进行这个仪式,还是要看到时候的情况来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