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那么远的距离,那么快的目標,怎么可能一发命中?“一位装甲兵军官难以置信地说道。
“系统自动计算了目標的速度、加速度、运动轨跡,预判了射击点,“李铭解释道,
“对人来说很难,但对集成电路来说只是一个复杂但明確的数学问题。“
测试继续进行,坦克又连续击中了三个不同条件下的目標,每一次都是一发命中,精度之高令观眾席上的专家们嘖嘖称奇。
最后吴师傅从坦克里钻出来,满脸震惊:“十年了,我从没打得这么准过!这机器简直像有魔法!瞄准镜自动跟踪目標,十字线自动调整到最佳射点,我只需要按扳机就行!“
他兴奋地走到李铭面前,用力握住他的手:“李总师,我服了!这东西要是早点装备到部队里,当年'铁雨'战役我们就不会损失那么多坦克了!“
……
工作人员在距离坦克200米处架设了一个简易火箭筒发射装置,將发射一枚烟雾弹模擬反坦克火箭弹。
这种发射物没有破坏力,但飞行轨跡和速度与真实火箭弹相似。
由於安全考虑,测试时坦克內没有人员,系统处於全自动状態。
“开始测试!“隨著指令,发射装置启动,火箭筒喷出一道火光,烟雾弹呼啸著向坦克飞去。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著那枚快速接近的烟雾弹。
当它距离坦克约50米时,坦克侧面的拦截装置突然连续“啪啪“两声,发射出两枚小型拦截弹。
第一枚拦截弹与烟雾弹擦肩而过,但第二枚精確命中,在空中炸开,產生一片细密的钢珠云。
烟雾弹撞入这片钢珠云,立即被击碎,白烟四散。
整个过程不到半秒钟,快到许多观眾甚至没看清发生了什么,只看到烟雾弹突然在半空中爆开。
场面一片譁然。
“反应速度太快了!“一位装甲兵军官惊嘆道,“这套系统能拦截多远距离的飞弹?“
李铭解释:“目前的设计主要针对近距离威胁,有效范围在100米以內。但理论上,隨著传感器精度提高和算法优化,这个距离可以扩大到200米甚至更远。“
又一位专家提问:“功耗和重量增加多少?会不会影响坦克机动性?“
“总重量增加不到500公斤,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和拦截装置上,对机动性影响很小,“李铭回答,
“至於功耗,系统有独立的电源单元,不影响主发动机性能。“
测试继续进行,工作人员从不同角度和距离发射了多枚烟雾弹,系统成功拦截了其中的85%,只有两枚因为发射角度特殊或者距离太近而未能完全拦截。
儘管如此,这个拦截率已经远超所有人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