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装甲兵军官们激动地交谈著,计算著这套系统能为坦克生存率带来多大提升——在常规战场上,坦克最大的威胁就是反坦克火箭弹和飞弹,如果能拦截85%,那么坦克的战场生存率將大幅提高。
测试结束后,军部领导走到李铭面前,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惊喜:
“李同志,不得不说,你再次刷新了我们对技术可能性的认知。这套系统如果能大规模装备部队,將极大提升我军装甲兵的作战能力。“
李铭谦虚地回应:“这只是初步测试,系统还有很多改进空间。特別是主动防御系统,我们可以优化探测算法,提高拦截精度,扩大防护范围。“
……
测试结束一周后,军部在首都召开了一场特殊会议,主题是“集成电路与现代化作战“。
参会者包括各军兵种的技术负责人、军事科学院的顶尖专家,以及部分军工企业的领导。
会议室布置得很正式,前方是一块大屏幕,播放著雷达系统、飞弹测试和坦克改装的视频剪辑。
李铭坐在中央位置,周围是他的核心团队成员。
军部领导开场发言:“同志们,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系统了解李总师领导的集成电路军事应用项目的最新进展。过去几个月,这个项目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甚至可以说是顛覆性的。“
他示意工作人员播放一组详细数据:
“传统雷达与集成电路雷达对比——探测距离提升42%,多目標追踪能力从无到有,目標识別准確率从人工经验判断提高到86%的自动识別。飞弹命中率从传统制导的56%提升到95%。坦克火控系统远距离移动目標命中率从35%提升到87%。主动防御系统85%的拦截成功率...这些数据意味著什么?“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震撼了。
军部领导继续道:“它意味著,我们正站在军事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武器性能的提升,而是作战理念的根本变革。“
接下来,李铭详细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军事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规划。他语调平稳,逻辑清晰,但內容却足以让在场的每一位专家为之震惊。
“集成电路的核心价值在於將复杂计算压缩到极小的空间和时间內完成,“李铭说,
“这使我们能够在武器系统中植入'智能',让它们能够自主感知、判断和行动,大幅减轻人员负担,提高作战效率。“
他展示了更多令人惊嘆的数据:集成电路雷达可以同时追踪12个空中目標,未来有望提升到30个以上;
飞弹制导系统能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保持70%以上的命中率;
坦克主动防御系统改进型可能达到95%的拦截率。
“最重要的是,“李铭强调,“这些技术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不依赖外国技术。我们有能力沿著这条路走下去,不断创新,最终建立起全方位的电子化、智能化军事体系。“
报告结束后,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隨后是一轮又一轮的提问。
“李总师,这些系统能在多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高温、低温、高湿度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