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师,有架飞机!“安全官突然指著天空喊道。
所有人抬头望去,一个小小的银色光点在高空划过,那显然是一架高空侦察机,可能是u-2。
“记录我们的行踪?“海军少將冷笑,“他们是真急了啊。“
李铭若有所思,“好奇心会杀死猫的...让他们看看也好,猜不透才更恐惧。“
返回北京后,李铭立即向副统领提交了最终选址报告,强烈推荐“龙湾“作为“鯤鹏“计划的建设基地。
“龙湾虽然需要更多的前期建设投入,但从长远看,它將成为我国海军的战略支点,不仅能容纳'鯤鹏'的建造,还可以发展成为全方位的海军基地。“
副统领认真阅读了报告,最后拿起电话,“立即召开军事委员会,討论'龙湾基地'的建设方案。“
三天后,在一场绝密会议上,龙湾基地的建设方案获得了最高层的批准。
会后,副统领亲自签署了一份绝密命令:
“即日起,'龙湾'区域划定为国家一级军事禁区,代號'814工程'。授权李铭同志为工程总指挥,拥有跨部门调度权限。各相关部委必须全力配合,確保人力物力及时到位。'814工程'为国家最高机密,所有参与人员必须严格保密。“
副统领將命令交给李铭,语重心长地说:“李铭同志,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鯤鹏'计划將彻底改变龙国的海上力量格局,我们把国家的未来託付给你了。“
李铭郑重接过命令,深深鞠躬,“请党和国家放心,我一定不负重託,让'鯤鹏'早日展翅海天!“
走出会议室,李铭望著手中的命令,脸上露出一丝坚定的微笑。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海权对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鯤鹏“不仅是一艘创新的海上平台,更是龙国走向海洋强国的第一步。
“龙湾,很快你就会成为歷史的见证者...“李铭轻声自语,眼神中闪烁著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
两个月后,“龙湾基地“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曾经寧静的海湾如今昼夜不息,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千年的寂静。无数工人被秘密调来,在这片被重兵把守的禁区內,修建著一个未来的巨型造船厂和科研基地。
海湾中部,一个巨大的干船坞正在开挖,规模之大,足以容纳世界上最大的战舰;海湾两侧,一系列厂房、实验室和生活区拔地而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通往內陆的铁路专线也在日夜赶工,为將来运送大型设备和材料做准备。
在这片繁忙景象的中心,一栋被严密警卫的三层小楼內,传出阵阵激烈討论声。
“各位,今天我们要討论'鯤鹏'计划的核心问题——动力系统。“李铭站在会议室前方,环视著在座的几十位专家和高级官员。
这是“鯤鹏“建设指挥部的首次全体会议,与会者包括海军代表、核工业专家、造船工程师以及专门从京城赶来的几位部委领导。
李铭按动开关,幻灯机投射出一张复杂的设计图纸,那是一种看起来异常紧凑的核反应堆截面图。
“这就是'鯤鹏'的心臟——hsr-1型舰载压水反应堆。“李铭的声音中带著无法掩饰的自豪,“它不是简单地把陆上核电站的反应堆搬到船上,而是经过全面优化的舰载专用设计。“
他用教鞭指向图纸的核心区域,“常规陆基反应堆追求的是绝对稳定和大规模发电,而舰载反应堆面临的挑战完全不同:它必须足够小巧以適应有限空间,却又要提供巨大功率;它必须足够轻量化以不影响平台机动性,却又要保证绝对安全;它必须能在海上恶劣环境中稳定运行,包括高盐雾、顛簸甚至可能的战斗损伤。“
核工业代表孙教授忍不住插话:“李总师,这种小型化程度...按照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保证安全性啊。“
李铭微微一笑,“正因如此,我设计了全新的多重安全冗余系统。“
他切换到下一张图纸,详细展示了反应堆的安全系统设计:被动冷却系统,即使在完全断电情况下也能自动启动;多重物理隔离层,確保放射性物质绝对不会泄漏;特殊的抗衝击结构,能承受高达9级的地震或相当的爆炸衝击波。
“最关键的是这个——“李铭指向反应堆的一个特殊部件,“改良型控制棒系统。在任何异常情况下,控制棒会自动落入堆芯,瞬间停止反应,而不需要任何外部动力或人为干预。“
核工业部门的高级官员张局长皱著眉头,“理论上確实可行,但工程实现难度极大。这种小型化的高功率密度反应堆,材料要求非常苛刻...“
“没错,“李铭点点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特种合金钢和新型耐辐射材料。这些材料的研发已经在核电站项目中启动,很快就会有成果。“
他继续切换幻灯片,展示了一组复杂的热力学循环图,“hsr-1的另一个突破是能量转换效率。传统核潜艇的反应堆热效率只有20-25%,而我们的设计通过改良的热交换器和多级蒸汽轮机,可以达到35%以上,比目前世界上任何舰用核反应堆都要高。“
技术专家们开始小声討论,有人惊嘆於设计的先进性,有人则质疑其可行性。
李铭等討论稍微平息,继续道:“动力传输系统採用电传动方案,反应堆產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產生电力,再由大功率电机驱动推进系统。这种设计最大的优势是灵活性和冗余性,即使部分系统损坏,'鯤鹏'依然能保持基本机动能力。“
“那燃料问题呢?“海军代表刘將军提问,“这种反应堆的换料周期如何?“
“好问题。“李铭转向燃料相关的图表,“hsr-1採用高浓缩铀燃料,一次加注可以连续运行3-5年不需换料,相当於航行距离超过50万公里。而且,我们计划建立专门的舰用核燃料生產和后处理体系,確保燃料供应安全可靠。“
隨著討论深入,与会者渐渐被李铭详尽的设计和充分的论证所折服。最令人震惊的不仅是设计本身的先进性,更是李铭对每一个技术细节的掌握程度——从中子通量计算到热交换器材料选择,从控制系统逻辑到紧急处理流程,他对每一个提问都能给出明確、专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