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到每一个县城……”赵司令喃喃自语,喉结上下滚动,“那岂不是说,哪个县的民兵多领了一桿枪,哪个村里来了个陌生人,我坐在指挥室里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何止!”钱司令一拍大腿,眼睛瞪得像铜铃,“全国的铁路、公路、桥樑、水文,所有数据实时匯总之,这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战时动员能力將是几何级的提升!我需要一个师在三天內从北调到南,系统能立刻给我规划出最优路线,计算出需要多少车皮和给养!这……这他娘的不是打仗,这是上帝在下棋啊!”
两位军方大佬的態度,瞬间从“狂喜”升级为了“癲狂”。在他们看来,李铭描绘的已经不是什么“天眼”,而是执掌整个国家所有信息的“创世权柄”!
一直沉默的统领,没有理会眾人的爭论。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只是死死地盯著李铭,仿佛要看穿这个年轻人的灵魂。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而沉重:“李铭,代价呢?实现你说的这一切,代价是什么?”
李铭迎著统领的目光,平静地回答:“代价是,未来十年,我们可能要勒紧裤腰带,將至少三成的非必要工业投资,转向信息基础建设。代价是,我们需要培养数以十万计的,我们现在一个都没有的网络技术人才。代价是,我们要走一条全世界都没有走过的路,每一步都可能踩空,坠入深渊。”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让所有人心头一震的话。
“但我们別无选择。”
“因为这张『网』,就是未来的领土。我们今天不多占一寸,明天,敌人就会在这里修起碉堡。到时候,我们再想夺回来,付出的代价,就不是金钱,而是血。”
指挥室里,再次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
李铭看著这群被自己的话震得七荤八素的大佬们,心里却在默默地吐槽:
“跟你们解释什么叫『网络效应』,什么叫『资讯时代的基础设施决定论』,太费劲了。还是直接画个『全球信息霸权』的大饼来得实在。唉,为了以后能躺在家里点外卖,我真是操碎了心啊……”
李铭那句“未来的领土,我们今天不多占一寸,明天敌人就会在这里修起碉堡”,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会议室里每一个人的心上。
刚才还因成本问题而脸色涨红的徐副主任,此刻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可以反驳技术上的冒进,可以质疑资源上的浪费,但他无法反驳这句上升到国家存亡、民族未来的战略判断。
因为,这是阳谋。
一直用深邃目光审视著李铭的统领,缓缓收回了视线。他没有立刻表態,而是將那个最现实,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拋了出来:“李铭,你说服了我『为什么要做』。现在,你要说服我们所有人,『应该怎么做』。我要听的不是口號,不是蓝图,而是一份可以立刻执行的,详细的,一步不落的方案。”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李铭。
如果说刚才的“天网”构想是一场华丽的烟火秀,那么现在,就是检验这烟火背后,到底是坚实的火箭,还是一堆空洞的草稿。
李铭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刻。他脸上的平静,让徐副主任等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
“统领,各位首长,”李铭对著控制台,调出了另一份文件,那不再是炫目的光影特效,而是一张张清晰、严谨,充满了各种数据和流程图的工程方案。
“徐副主任刚才的担忧,完全正確。”李铭的第一句话,就让徐副主任愣住了,他没想到李铭会先肯定自己。
“如果我们用造『星火』骨干网的方式,去铺满全国,那別说三成,就算把所有工业投资都砸进去,也是杯水车薪。那是愚公移山,不是我们龙国人的智慧。”
李铭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著一丝“你们想的太简单了”的从容。
“我的方案,总结起来,是『三线並行,以点带面,军民结合,滚动发展』十六个字。”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线,我称之为『红色专线』。这是我们『天网』的绝对主动脉。它將採用我们能拿出的最顶尖技术,也就是我正在研发的『光纤通信』技术,不惜成本,优先连接全国所有军区总部、战略飞弹基地、核心指挥中心、以及『盘古之心』的几个主伺服器节点。这条线,追求的是绝对的安全、绝对的高速和绝对的稳定。它是国家的神经中枢,是统帅部指挥的利剑,必须用最厚的鎧甲保护起来。”
钱司令和赵司令听得双眼放光,这完全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李铭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线,我称之为『人民干线』。这一条,就是解决徐副主任担忧的关键。我们不重新铺设海量线缆,我们利用现有资源——那就是我们国家正在缓慢铺设的电话线和电报线路!”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什么?”一位通信专家失声叫道,“电话线?那只能传输模擬的语音信號,带宽窄得可怜,怎么可能跑得动您说的那些数据?”
李铭笑道:“谁说要用模擬信號了?我將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叫做『数位讯號復用技术』。简单说,我们可以在一根普通的铜质电话线上,分离出不同的『频道』,一个频道用来打电话,另一个频道,就可以用来传输低速的数位讯號。它的速度可能只有『红色专线』的万分之一,看不了视频,传不了大文件,但用来传输文字、报表、简单的命令,已经绰绰有余!”
他看著眾人恍然大悟又难以置信的表情,继续说道:“『人民干线』的目標,不是一步到位。第一步,我们只要求连接到全国每一个县城的邮电局和县政府。邮电局,將成为我们信息网络的『毛细血管终端』。老百姓的信件、匯款,政府的公文、通知,都可以通过这里,变成数据流,匯入『天网』。这就解决了信息上传下达最基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