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遇事不决,办个大学
在李长安的理想里,他要打造一座东方的巴塞隆纳。
以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网格状布局,像棋盘一样整齐。每个街区具备完整的生活、居民消费、基础医疗、基本教育等功能。
一旦遭遇战爭,立即可以封闭出入口,封堵一二楼的沿街门窗,把街区变成一个堡垒投入战斗。
他不可能为这座新城配套高大的城墙,那需要海量的人工,而且耗时日久。
这种街区制,在歷史上是受过多个文明检验的,將生活和防御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从公元前的罗马,到隋唐的大兴城,一直到19世纪的曼哈顿。
几乎人类史上的每一座伟大的城市,在初期阶段,都会採用这种最为简便,但是也最高效的单元式城建方案。
可他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开封这地方,或许几万年前还是海床,地势太低了。
地势低,降水多,又是大平原,虽然西北高一点,可十公里的落差才仅仅五米。
叠加上此时温暖多雨,降水量集中的气候,简直是造城的噩梦。
经过几轮討论,大家得出一个方向,如果不能在加高的台地上修房子,无论怎么排水,最终这里都还会和老城一样。
开封城內包括金水河一共五条水道,每逢大雨,五河同发,水根本排不出去。
除非能挖一个足够大的坑,一来完成了取土建房,二来能蓄积大雨时排泄不出去的雨水。
可经过计算,这工程量,比修一座城的难度还大。
以能容纳半个月的降水量为计,夏季开封单月降水量可达一尺,新城长二十里,宽十里。如若想要存续这么多水,把坑挖到一丈深,那么这个坑要有二十平方里大,也就是十分之一个新城。
全靠人力,估计大宋黄了这坑还没挖完。
第一轮的会议没开出个结果,第二拨的工具器械招標会又来了。
这次来的都是行会和商会的高层,半个月之前,大家接到了李长安的招標说明。
铁丝、铁筛子、钢锯、新式铁锹、手推翻斗车、吊篮机构、运输木轨.....
今天,他们是来看稀奇的。
自古以来工匠都是帝国的战略人才,他们父子、师徒相传,掌握著帝国所需要的一切建造和铸造技术。
从来没有一个外行能搞出来李长安这么多的新词,妄想来指导他们工匠怎么製造工具想抢鲁班祖师爷的位置,这人得狂成什么样?
自称小財神骗骗穷鬼也就算了,还大言不惭的要带来工具界的革新,这是做梦吃上龙肉了么?
第二波人的態度明显跟第一波不一样。
他们眼中带著审视,坐在椅子上向后靠著,像要晒化了的腊人,整个人都汰歪著。
不像是来投標,更像是来听取李长安的匯报。
会议开始,李长安叫人端上来各种样品和模型,一一给大家介绍要招標的各种產品。
介绍完了,公布採购的总量和价格。
眾人拿著价目表开始交头接耳,李长安的思绪又回到了怎么给新城排水的问题上。
拆迁工作都推进了,要是排水方案没有,下一步怎么开工啊。
股东、债券的购买者、皇上和百官、万万千千的平民、马上韩琦要带回来的一万个禁军老兵,他们可都看著呢。
他正走神儿的时候,忽听见一个人说了句“胡闹”。
醒过神儿来,说话的是一个满脸络腮鬍的白净汉子,看身上穿戴,绝对身家不少。
“铁丝?有铁板、铁棍、铁条、铁针,何来铁丝。即便以软铁锤锻,一铁匠每日不过產细丝五六尺,小官人要买五十万尺铁丝,岂不是要让汴京人人打铁?”
“是啊,李东家所需之物耗费人力繁多,又定价极低,恐我等不能合作。”
“这路上铺木轨,我只听说唐朝皇帝修山陵时用过,我开封周围又无大山,並无巨石,要木轨何用?”
李长安双手抓头,他终於体会到了穿越者没有系统的痛苦。
每一样自己熟悉的,更加有效率的物品或者工具,都是在歷史上歷经数百年发展筛选出来的。
你让一个普通人解释清楚,简直跟让本科生重新证明一遍高等数学的定理一样。
用,没问题;用基础工具证明,跟文盲一样。
我知道,但是说不明白,只能以“俺寻思”作为最普遍的理由。
“铁锹总没问题吧,新式的铁锹,更合理的结构,用料更少,形制更適合挖掘。”
一个会首摇了摇头,撇著嘴,嫌弃的看了一眼样品。
“小官人,十炉铁才能出一炉钢,好铁三十文一斤,精钢五十文甚至八十文,你要来造挖土的秋?”
眾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著李长安,心说你这个外行真是个棒槌,连钢有多珍贵都不知道。
还用钢造锹,要是有好钢,枢密院抢著锻造长矛和腰刀还来不及呢。
还没到解释新样式的合理之处,眾人的疑问就淹没了李长安。
“我刘家铁坊经营百余年,从来造锹便是一个样式,李公子这要求,恕我无能为力。
“我们铁厂也炼不出公子要的便宜钢料。”
“停,停!诸位,我是东家,自然是我提要求,尔等满足,怎么反过来了?”
络腮鬍子带头,大家陆续抬手抱拳。
“小厂...”
“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