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书同文车同轨,罢黜百家独尊科学神教!
当初,赵朔让乔行简设立宗教裁判所,统领天下宗教,要各教的第一要义,为汉人蒙古人第一,理应统治世界。
但是,效果并不好。
毕竟,宗教是世界上最顽强的力量了。国家有兴灭,宗教却千年永存。
乔行简麾下才五千直属兵马,哪里能控制得住几千万平方公里,亿万子民的思想?
尽管立下了火刑架无数,杀了个人头滚滚,也仅仅是在赵朔汗国麾下各州城严格执行。
到了各县城执行情况就非常一般了,至于农村乡镇则完全没有执行。
但话说回来,思想的阵地,大元朝廷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赵朔决定双管齐下。
其一,当然是宗教裁判所继续存在,并且扩张到八千人。
七年前乔行简就去世了,赵朔思前想后,还真没什么合适的继任人选,干脆任命全真教的掌教尹志平相继。
此人还颇有能力的,在历史记载中,全真教在他手中达到了全盛、元好问撰写的《清真观记》,就有“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之说。
至于说,尹志平会借机推广全真教,赵朔就懒得管了。
肉烂在锅里,道教毕竟是华夏的本土宗教。
其二,就是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和科学神教的结合了。
赵朔宣布,得到昊天上帝所传《天书》一卷,他将这部天书的部分学问传于世人,这部分学问起名“科学”。
其实,就是力学、光学、声学等赵朔所记得的部分物理定律。
在小学阶段,并无这《天书》的内容,只是讲述世界是怎么来的。
非但如此,学生每年入学,还要先拜昊天上帝和赵朔的画像。
其实,在这个时代的中西亚地区,都要求在吃饭前拜真神以及当世的君主的。
赵朔此举,应该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弹。
至于说不愿意?
不愿意你别享受义务教育啊,别当官啊!
反正科举考试的时候必考,你爱学不学。
华夏这个时代是要拜“至圣先师”孔子的,赵朔这是把孔子踢下去了,应该会有一部分儒生反对。
但还是那句话,爱学不学,学就得拜。学不了就别想考公,有的是人想。
到了县学、州学、省学,才会学习“天书”的课程。
不但科举时候会考,而且占了百分之二十的分数。
到了国子监,鼓励学生们研究更精深的学问。
赵朔准备设立科学院,院士享受各部侍郎待遇,朝廷拨给经费,助其研究。
当然了,现在还不是时候,得“科学”培养出一部分人才来才可行。
赵朔现在主要等的就是郭守敬了。郭守敬今年十九岁,还远达不到一代科学宗师的地步。
他就是赵朔心目中的大元科学院第一任院长。
赵朔甚至准备设置一个类似“诺贝尔奖”科学大奖,奖励那些在科学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大科学家。
历史上,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晚年都投入了神学的怀抱。
在赵朔开辟的这条历史线上,那些大科学家都入我大科学神教吧!
赵朔今天发布的第七道旨意,则是调第五子赵玹去波西米亚,接任赵赫的“镇欧大都督”之职,他原来的位置由第十子赵琰代替。
赵赫做了蒙古大汗,坐镇蒙古中部草原,波西米亚没有皇子坐镇并不妥当。
赵玹是赵朔的第五子,华筝的次子,赵赫同父同母的兄弟。
他算是赵朔诸子中,除了赵赫之外第二尊贵之人了
第八道旨意,正式建立大元的公文制度。
原本群臣对赵朔的劝进诏书已经用了标点符号,这次是用大元皇帝的诏书正式颁布。
除了标点符号外,赵朔还做出了三点改进。
第一点改进,原本赵朔汗国外省,很多地方的公文用波斯文或者拉丁文写成。从今往后,统一用汉文或者蒙古文写,不得用其他文字。
第二点改进,各部门收发的所有文件,必须进行编号,并且进行登记。没有编号,不仅影响了公文的处理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各部门的推诿扯皮,官吏更可能借机上下其手。
第三点改进,统一数字的大写。
无论简体还是繁体,数字都是“一二三四”。为了防止篡改,又有“大写”的形式。
不过,这个时代,数字的大写并未统一,有十几种写法,赵朔统一规定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零拾佰仟万亿”。
第九道旨意,封耶律楚材为新燕公,在澳洲,大元朝廷已经划分的土地之外,自择一块周长八百里土地为其封地。
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耶律楚材现在早就去世了。
乃马真皇后乱政,宠信西域商人奥都剌合蛮和女俘法提玛,罢逐耶律楚材、镇海等旧臣,
人家镇海是班朱泥河功臣之一,是有着大蒙古国的原始股的,就算退休也无所谓,相当看得开。
耶律楚材却仅仅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已,被罢黜后很快就郁郁而终。
赵朔改变了历史,耶律楚材现在为大元首相,位极人臣,心情舒畅,今年六十岁,依旧康健得很。
耶律楚材作为赵朔麾下文臣第一人,封公爵是肯定的。但是,让他自择土地,也足以称得上皇恩浩荡了。
第十道旨意,进史天倪为枢密使,封孟珙为枢密副使。
史天倪一直以枢密副使的身份主持枢密院,如今大元建立,也该把他扶正了。
孟珙是赵朔早就许了“枢密副使”的职务,现在大元建立,也可以兑现了。
顺便说一句,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孟珙这时候也早死了六七年了。
他年岁不大,比史天倪年轻八岁,比耶律楚材小着五岁,今年才五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