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291.拿起草叉才算人
河北,沧州,长芦场。
数以千计的盐工匯聚在一起,激烈的反对元朝廷所下达的保马盐额。同南方的亭户一般,北方的盐场盐工盐户也普遍遭受严重的压迫,
由於元军在南方遭遇了毁灭性的惨败,超过三十万匹马的巨大损失,令元朝廷的马政几乎陷於灭绝。可是忽必烈还需要征討西道的海都,又听闻东道的乃顏异动,渴求大量的马匹来保证军队的作战能力。
原本还可以从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和站户身上再想想办法,可是草原上的蒙古牧民不堪元朝廷的压迫纷纷揭竿而起,爱怜部甚至直接派人去恭迎海都的官將。
那没办法,只能从元朝统治较为得力的河北等地想办法了。在河北有汉世侯家族的支持,元朝廷能够搜刮到更多的军需物资,影响力和动员力也更强。这一点南宋也是如此,朝廷对两浙路的掌握远胜於其他诸路。
想要饲养更多的马匹,获得更多的战马,那为內地饲养的马匹,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提供食盐就成为了必要的条件之一。
元代马政有明確的给马盐制度,歷史上庐州能够设置马场,除了当地水草丰美,又经歷大规模的屠杀,人口稀少,土地空置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庐州可以藉由水运,便利的获取淮东的食盐。
当然啦,现在突然增加河北沧州长芦场、利民场、利国场、海丰场、严镇场、兴国场等场的盐额,主要还是为了增收,
南边的黄震对张巡说过,亭户是整个盐政上最好盘剥的群体。同理可得,阿合马要增收,盘剥盐工是最快、最容易的。
所以,一方面是出於需要多养马,確实需要增加盐额的客观原因。一方面是出於增加盐政收入,用以填补中枢財政的原因。
沧州各场的盐额,几乎激增了一倍有余!
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增加盐额,或许还不会滋出数千上万人的哄闹,主要是大都命令河北增养马九万四千匹。意思是河北自己想办法养出九万四千匹马来,中枢啥也不给的。
除了牧场草场之外,这九万四千匹马每年还另外需要十五万石粮食,十五万石食盐,一千三百万束草料。
买马要钱,粮食要征,盐额要加,甚至乾草都要老百姓去割去收去晒。这事实上就是在把老百姓往绝路上逼了,封建社会吃人,倒也不分元还是宋。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还是和南宋同理,一般的民户,或者说荫庇在汉世侯名下的户口,他们多少还有点依仗,不能够盘剥的太甚。可阿合马催科甚急,地方上的官僚也得赚钱发財,不去盘剥盐工,又能去盘剥谁呢?
於是超过十万匹马的买马钱,超过三十万石的粮食,超过四十万石的食盐,
以及三千万束以上的草料负担,就一下子压到了河北沿海各州的盐场上。
换做你是一个身无分文,靠每日背盐煮海求活的盐工,突然告诉你,你现在得掏出几十贯钱来买马买粮,还得义务给官府煮盐割草,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卖儿卖女!
没错的,中国的老百姓善啊,真的是善啊。先把儿女卖了,然后再把老婆租用给別家三五年,给人家借去生孩子。继续盘点家里的家具,锅灶,铁器,一应发卖之后,发现还差的远呢。於是你就去找史大老爷,或者张大老爷派在附近的管事家奴借钱。
因为你是一个壮汉,而且没有疾病,於是你得到了二十贯利滚利的贷款。明年要还四十贯的那种,但是如此,你终於把官差需索的钱款凑齐了。
当你跪在分司门口,像条狗一样,千討好万恳求,结果衙门的胥吏居然还要求你缴纳数百钱来领取完纳的执照。
你终於发现,做狗是没有用的,你做狗衙门真把你当狗。可当你回家拿起草叉,和同样发现做狗而不得的盐工,愤怒的匯聚到盐运分司衙门口。
背吏老爷居然和声细气的同你说,有话好商量嘛。
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咱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真是善啊,很多人真的坐了下来,准备解决。万万没想到的是,夜里盐运分司衙门就纠结了打手,又请调了本地的站军,加上史大老爷、张大老爷的家奴,
数百人连夜奇袭盐工的集会场。看到人就杀,跪下苦苦哀求照样杀。
有幸逃回仅存四壁家中的你,彻底下定了决心。反正父母都饿死了,妻儿子女也都发卖了乾净,你只得子然一身。
干了!
大伙儿只是缺一个带头的,当你振臂一呼,数以千计方计的盐工立刻匯聚到了你的魔下。你们用草叉和柴刀,衝破了正在大摆酒宴的分司衙门。抢夺到了兵器,还將你们缴纳的钱粮也夺回了手中。
有人满足了,带著钱回到了盐场,还想著就这么继续生活下去。你深知一旦造反,再也没有回头路,最终却只有几百人跟你再度出发。
元朝在河北的统治还是很强力的,没过三天,汉世侯的千骑精锐就杀到盐场,將上万盐工杀得血流成河。
再也没有人说要回盐场当顺民了,所有人至此都铁了心的跟你一道干下去。
作为平时就很有分工计划的盐工团体,你选定的队伍,分派的营號,到处攻打盐站和亭灶。不堪压迫的盐工纷纷响应,队伍很快又拓展到了上万人。
义军甚至到沧州城下打了一个圈,致使全州大震,消息很快就传递到了大都朝廷。朝廷惊讶於大都以南二百里外,就有数万人的起义军。一方面严厉的下达了镇压的命令,一方面又调度站户和探马赤军武装起来,预备进站。
消息传到河北沧州左近各州的探马赤军户耳中,有如晴天霹雳一般。这哪里是要他们出兵作战的命令啊,这是在把他们都往绝路上逼的催命符啊。
蒙古站户和探马赤军户们,纷纷聚集到一起,公推在他们中很有威望的阿失岁儿大哥,向地方官府申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