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508.设计调出贼渠来
后方泉州的瘟疫是猛猛爆发,本来就遭了兵劫,这下更是崩溃,据说每天都要拉出城好几百人。偏偏城外又都是死人,搞得连埋人的人手都不足。
也亏张巡虽然已经开始丧良心,好岁还没彻底丧透,命人在城外挖了好几个大坑。管是城內的,还是城外的,都收拾起来往里面丟。满了就埋上,也根本管不了什么亲属辨认,或者树碑封土了。
另外就是泉州到漳州这一路上倒毙的十几二十万老弱男女,这会儿也开始收敛。附近有沟渠的,就就近全部推到沟渠里面掩埋。没有沟渠的就拢成一堆火化,这么热的天,確实三天不管就有可能爆发瘟疫。
晋江里那十万,没办法管了,只能看著布满江面的户体飘入海中。或许算是个海葬,至少比留在陆上要强。大海的消化能力,远比陆上挖坑埋要强的多。
这些事,一开始张巡还问问。没问几次便彻底脱手不管,全都交给元师幕府的僚佐们去处置。
他们处理起来倒是得心应手,想想也是,带宋是年年都有农民起义的,有时候一年还有好几次。剿灭起义军他们这些官吏可能没有太大的本事,但是收拾善后啥的,基本上只要做过州县亲民官,就应该都有几分经验。
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罢了,咱们作为元帅,还是先过问关於陈吊眼的事吧。不能生擒或者斩首陈吊眼,则此役便不算竟全功。北宋的狄青平儂智高之乱,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儂智高確切的首级,此后一直被人捏看小辫子黑。
夏璟不愧是本地的地头蛇出身,很快就开始在被俘的起义军中找寻可堪利用的生口。等找到几个像样的人之后,便同他们约定如何如何,封官许愿如何,具体细节张巡不管,只问能不能分化起义军,甚至是引导官军去攻拔陈吊眼的山寨。
现在正是暑夏,士兵实在没办法翻山越岭的苦战,真要是顶著四十度的高温去爬山,还是披甲操戈去爬山,怕是一多半的人都得中暑倒下去。
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咯。
云霄山中有五十余寨,几乎全是“贼巢”,每一个都攻,绝对能把官军给拖死,这也是陈吊眼左右亲將劝说他的原话。不过张巡自有强攻的办法,山寨周围都开闢了梯田,没有什么森林草木的。
相对开阔,能够摆的开兵马。想要攻寨,就在寨下罗列草木,点燃放火。然后派遣土兵利用烟雾的遮挡,一直潜伏到寨墙下面,直接攻击寨门和寨墙。
如果起义军向外射击,投掷石块,那就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派十个八个兵在烟火之后故作动静,引诱城內矢石攻击。
本身就没有多少箭矢的起义军,顶多射上三五天就会无箭可发,无石可掷。
到时候再去攻拔山寨,易如反掌。
很简单的策略,就让寨內的起义军赌,赌烟雾后有没有官军。
不放箭后悔,放箭也后悔,横竖都是个死局。
如果夏璟不能够弄来开门內应的,张巡就得预备烧山工程了。福建的主要矛盾,已经部分物理解决了,想要保证个三年五年的太平,现在就差一个渠首未除。夜长梦多,还是早早削平这些渠首才好。
没有让张巡等太久,夏璟很快回报。说是陈吊眼的叔叔陈桂龙愿意投靠官军,但是他和陈吊眼並不在一寨守卫,所以没有可能开门。
他能想到的办法是官军去攻打他守卫的山寨,然后他发信给陈吊眼,把陈吊眼从山寨中勾引出来。之后官军能不能在陈吊眼前来救他的半道上,將陈吊眼击败並擒获,那就是官军的事,他只能做到这一步。
唔,也行。
反正临安的赵要的是已经建號称制的陈吊眼的首级,至於其他的“山贼”和畲民头领,並不十分在意。而且先前泉州之战,以及攻漳州一战,都斩得了小渠首的首级。差不多有几个绿叶就够了,红到位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张巡初来乍到,还是要多个心眼的。这个陈桂龙有没有可能是诈降,把官军引诱到某个深谷之中,然后聚拢人马,围歼官军?
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不小。毕竟两军刚刚还在泉州城外打得你死我活,现在口说无凭,空口来降可不行。
关於这一点,夏璟也想到了。他表示陈桂龙愿意把自己的妻儿子女送出来为质,等从俘虏那边確认了其妻儿子女的真实性,官军再发兵也不迟。
如此便有了七八分稳妥,可以出兵。
山道狭窄,且不是用兵之所,並不需要官军全部进山。张巡只命刘源率本部人马,另外再配三千熟券弓弩手埋伏在四面高处。一旦鸣响號炮,便行赞射,重点打击陈吊眼。
刘源老成持重,同韃虏在淮西周旋了十几二十年,大风大浪见识的多了去了。现在不过是去埋伏一个山贼,料想无事。
作为主帅的张巡就不亲自赶去云霄了,全由刘源和夏璟处置此事。只是把陈桂龙的家口迁移到漳州城內来,並且动员厢军团结们,全面修漳州城墙。
可以想见漳州城在未来一段时间內,还会遭遇到並未全剿的山贼的袭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起义军一鼓而下了。即便当初是因为城內有人內应,陈吊眼才打破的漳州。那也不能因嘻废食,觉得漳州城防就不必修。
亡羊补牢,时犹未晚。
等把城修完毕,再从闽北迁移一营官军入驻,漳州的城防便可重新建立起来。反正城內都没几个活人了,这会儿肯定不怕有人再开门呼应山贼。
眼前这个协助张巡镇压起义军的夏璟很得力,保奏一个安抚副使,留镇漳州蛮好。只要能够击杀了陈吊眼,那夏璟和山贼们便算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也不需要担心他和山贼有什么內通勾结的可能。
剩下的,便是等待刘源生擒或者斩首陈吊眼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