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初,他曾经参与过一个类似的项目。
当时也遇到了设备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並不是物理隔离,而是……
“时间同步。”
这四个字,在控制室內引起了短暂的沉默。
刘教授放下手中的数据报告,眉头紧锁。
“李总工,您说的时间同步,具体是什么意思?”
李赫没有立即回答。
他走向那块巨大的黑板,拿起粉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复杂的结构图。
十个圆圈代表十台炉子,所有圆圈都被一条条线连接到中央的一个大方框。
“既然我们无法消除场效应,那就利用它。”
他在方框中央写下“中央控制系统”几个字。
“让十台炉子不再是十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一个巨大的复合系统。”
钱功挠了挠头,脸上写满了困惑。
“李总工,您的意思是让所有炉子一起开、一起关?”
“不是简单的一起开关。”
李赫在黑板上又添了几条线。
“而是让它们在最细微的层面上保持同步。”
“每一个温度变化,每一次压力调整,甚至每一毫秒的时间差,都要精確控制。”
房间里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几个年轻工程师开始快速计算著这种精度要求的技术难度。
“李总工,这种精度要求已经超出了现有设备的能力范围。”
一个戴眼镜的工程师推了推镜框。
“我们现在的温度控制精度是正负三度,压力控制精度是正负零点五帕。”
“您要求的零点一度和零点零一帕,这需要什么样的传感器和控制器?”
李赫转过身,直视著这个工程师。
“那就开发出来。”
他的语气平静,但每个字都带著不容置疑的坚决。
“国外有的,我们要有。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刘教授站起身,走到黑板前仔细观察著那个复杂的结构图。
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他很快理解了李赫构想的核心。
“您的想法是建立一套主从控制系统?”
“准確地说,是主从式反馈补偿系统。”
李赫在黑板上的一个圆圈旁边画了一个星號。
“一台炉子作为母机,由我们最有经验的操作员负责。其余九台作为子机,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参数。”
他停顿了一下,让所有人消化这个概念。
“但关键不是让子机和母机的参数一样,而是预判场效应的干扰,提前做出补偿,让它们在干扰下最终达到的结果和母机一样。”
钱功的眼睛亮了起来。“您的意思是,用计算机来对抗那个看不见的'场'?”
“对抗不如说是博弈。”
李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复杂的数学公式。
“我们要建立一套算法,能够实时计算场效应对每台炉子的影响,然后主动调整子机的参数来抵消这种影响。”
房间里响起一阵低声的议论。
这个构想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这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
那个年轻工程师的声音有些颤抖。
“目前国內最先进的103机处理速度是每秒几万次运算。”
“但您说的这套系统,需要实时处理十台设备的海量数据,运算量恐怕是现有设备的数百倍。”
李赫放下粉笔,双手插在工作服的口袋里。